灵芝

河北辛集中学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

发布时间:2020/9/13 18:24:20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高考倒计时

还剩

2

6

高考,再努力一点!河北辛集中学级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三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1~30每小题1分,共30分,31~40每小题2分,共20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

B.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2.进行人体肌肉注射,药液进入人体后作用于靶细胞所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B.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C.血浆渗透压与Na+、K+、血红蛋白等的含量有关

D.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4.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列举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②c周围的管壁破损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⑤淋巴管阻塞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

5.在滑雪期间,同学们经常需要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中,此过程中正确的表述是 ()

A.机体以反馈调节方式维持低温环境中的体温稳定

B.激素调节在维持体温恒定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C.寒冷刺激能引起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多

D.冷觉感受器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下丘脑形成冷觉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B.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7.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和甲状腺

8.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水过多时,调节肾小管、集合管活动的激素Ⅲ含量上升

B.进食后,神经和激素共同调节血糖含量的稳定

C.寒冷刺激下,激素Ⅱ含量上升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D.下丘脑既能接受神经信号也能接受激素信号的刺激

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E表示反射弧中的结构,①、②表示刺激位点。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将兴奋向神经中枢传递

B.在神经肌肉接点处和C处均存在突触

C.刺激②处可以在A处检测到电位变化

D.刺激①处引起E收缩的过程不是反射

10.已知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脑啡肽(具有镇痛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痛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引发神经元a释放乙酰胆碱

B.神经元c兴奋会释放脑啡肽从而引起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

C.两种递质均引起图中突触后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D.a的与脑啡肽结合的受体和b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不同

11.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C.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D.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12.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C.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⑤中的某些中枢

D.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婴儿经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13.在组织损伤时,局部产生和释放的致痛物质缓激肽等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同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会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增强和延长致痛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痛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后产生痛觉B.产生痛觉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C.缓激肽的形成只需要核糖体参与D.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可以减轻疼痛

14.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

15.下列与人体激素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促进葡萄糖合成肝糖原

B.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时,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D.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机体中唯一具有降低血糖功能的激素

1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B.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C.人体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的,神经递质不会在内环境中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17.有关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食用缺碘的食物会导致甲亢

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

C.用蛋白酶处理甲状腺激素会使其失活

D.下丘脑分泌的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影响其分泌

18.下表是缺碘与不缺碘的两类人群血液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正常

降低

正常

垂体

正常

正常

A.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C.①表示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升高

D.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③应该是降低

19.如图是对甲状腺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高会抑制a、b的分泌

B.物质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结构乙的活动只受结构甲分泌的激素调节

D.结构甲和乙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20.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水平;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这些突变老鼠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胰岛B细胞受损B.胰岛A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基因缺失

C.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D.无法将血糖合成肝糖原

21.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图为皮质醇分泌调节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应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动物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外界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属于神经调节

22.下列关于免疫活性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是一种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免疫活性物质

B.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机体组织中的抗原进行检测

C.体液中的溶菌酶参与杀灭细菌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B细胞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23.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细菌抗原

24.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对外来组织或器官免疫赦免,其原因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而使后者不启动免疫应答。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免疫赦免是进行胚胎移植的前提B.免疫细胞自杀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C.该现象说明免疫系统存在缺陷D.排斥外来器官依靠体液免疫完成

25.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

B.图甲中细胞②和细胞⑦可以识别抗原

C.如果图甲中的细胞②全部失去,则图甲表示的免疫方式全部丧失

D.图乙中的二次免疫反应特点主要与图甲中的细胞④增殖分化的记忆细胞有关

26.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7.下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

B.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C.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2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②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抑制其发芽

③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其成熟

④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A.②B.①②④C.②④D.①③

29.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D.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调节具有两重性B.激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或内部的受体

C.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激素是起调节作用的信号分子

3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有冷敏神经元和热敏神经元两种,这两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与体温变化之间的关系如图,正常情况下,C、W曲线交于点S,此点对应的温度为正常温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体处于炎热环境时,正常人的散热量大于在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

B.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

C.当体温高于正常值时,正常人体热敏神经元兴奋、并且冷敏神经元不兴奋

D.若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持续39℃高烧,可能是由于病毒导致S点左移

32.饮水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调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理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DH由垂体合成并释放到血液,运输至靶细胞

B.M蛋白促进②胞吐过程,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

C.H2O通过③自由扩散过程,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腔内(B侧)

D.结合ADH的受体促进①ATP水解过程,为M蛋白供能

33.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0

阻断副交感神经

阻断交感神经

70

A.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

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

C.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

34.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

B.蛙心1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改变其节律

C.电刺激蛙心1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

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收缩的化学物质

35.研究发现,剧烈运动过程中肌细胞会增加分泌鸢尾素(一种多肽类激素),鸢尾素能促进胰岛素的释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鸢尾素通过神经运送至胰岛B细胞B.剧烈运动时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上升

C.胰岛素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D.细胞利用氨基酸为原料合成鸢尾素

36.下丘脑的CRH神经元兴奋后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一种含4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紊乱,可使CRH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CRH分泌增多,为抑郁症的成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调控CRH基因或受体的表达水平等方法治疗抑郁症

B.正常状态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递

C.CRH的合成、加工需要多种细胞器协调配合,分泌方式为胞吐

D.健康人血液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时会增强对下丘脑的抑制

37.PM2.5是粒径小于2.5μ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导致其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吞噬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部分PM2.5可被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阻挡

B.当病菌随PM2.5进入人体,会导致机体出现免疫反应

C.PM2.5引起细胞死亡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

D.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38.如图为体液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B.两种物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完全相同

C.浆细胞同时合成、分泌这两种物质

D.均需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运输

39.油菜素内酯(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甾醇类激素,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其含量调节机制,做了如下实验:

A组

B组

处理方法

5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

5μmol/L油菜素唑(Brz)处理,分解内源BL,再用0.1μmol/LBL处理

检测指标

两天后检测BL合成基因CPD和BL分解基因BASI的mRNA水平

检测结果如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丰富的植物激素

B.Brz处理促进基因BASI的表达,抑制基因CPD的表达

C.植物体内BL含量相对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D.BL是CPD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40.某种南瓜的矮生型突变体可分为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以一种矮生南瓜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茎伸长量需要测量激素处理前后南瓜茎的长度

B.赤霉素和生长素对正常南瓜的生理作用均具有两重性

C.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均可促进正常南瓜茎的伸长

D.由实验结果可排除该矮生南瓜突变体是激素合成缺陷型

卷二

二、填空题(共40分)

4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下图为人体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激素⑤⑥⑧⑨中可以被蛋白酶或肽酶分解的是         。

(2)冬泳时,寒冷刺激时,皮肤中的         受到刺激并通过神经元传入         形成冷觉,并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系列改变,使激素⑥的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热量增加,以抵御寒冷。当血液中的激素⑥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         (2分)分泌相关激素,这样的调节机制是         。

(3)下列关于激素共同特征的理解,正确的是         (2分)(填序号)。

①激素只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表现激素作用的特异性 ②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进入体液,以体液为基本媒介进行传播 ③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 ④激素是体内高效能的生物催化物质 ⑤激素发挥作用一定离不开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4)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         (2分)调节。

42.(每空2分,共10分)为探究灵芝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配制4组灵芝多糖溶液,分别为低、中、高和最高剂量组。将实验小鼠平均分组,每组10只,每天按20mL/千克体重的剂量灌胃灵芝多糖溶液。对照组小鼠的处理是。

(2)30天后,测量实验小鼠的各项指标。

①测量并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脏器/体重值)。

②测定溶血空斑数:溶血空斑技术是一种用来测定B淋巴细胞数量和分泌抗体功能的体外实验方法。具体操作:将绵羊红细胞作为      注射到小鼠腹腔,4天后取其脾脏用胰蛋白酶处理并制成细胞悬液,与已知浓度的绵羊红细胞溶液混合,倾倒于琼脂薄层上,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恒温培养,计数溶血空斑数。

③测定迟发型变态反应(DTH)指数:DTH的发生与抗体无关,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强度呈正相关。

(3)实验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灵芝多糖溶液对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影响最显著的是      剂量组。

(4)综上所述,灵芝多糖通过提高正常小鼠的             功能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本实验所用小鼠均为健康小鼠,若能增设            的模型组,能更充分证明灵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

43.(每空2分,共10分)为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

(1)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如图)。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1分),传至末梢,释放         (1分),作用于突触      (1分)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鼠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鼠。

(2)研究发现,D鼠相关脑区内酶A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鼠相关脑区注射酶A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鼠(2分)。与对照组相比,若抑制剂组的D鼠(2分),则表明抑制酶A的活性可以降低D鼠对药物的依赖。

4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乙烯是植物代谢过程中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乙烯在植物体各个部位均有合成,能通过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进而实现对植物生长发育的    (1分)作用,主要功能是促进果实的       (1分)等。

(2)已有研究表明,乙烯能够影响黑麦的抗低温能力。某研究小组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分别使用含有ACC和不含ACC的MS培养基培养拟南芥,然后统计其在相应温度下的存活率,结果如图1所示。由实验结果可知,外源性乙烯能够      。

②为研究内源性乙烯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拟南芥的乙烯合成量增多突变体(突变体1)和乙烯合成量减少突变体(突变体2),并在相应温度下统计其存活率,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图1、图2结果可知,内源性乙烯与外源性乙烯的作用效果       。

③研究人员将拟南芥植株分别置于常温(22℃)和非致死低温(4℃),定时检测植株体内的乙烯合成量,结果如图3。实验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乙烯合成量的变化趋势为                                  。

④将拟南芥植株进行一段时间的4℃低温“训练”后,移至-8℃致死低温下,植株的存活率明显提高。研究人员推测,低温“训练”可使植株降低乙烯合成量的能力增强,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致死低温能力。请提供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检验这一推测                                  。

答案

1~5DDCAA6~10ADACC11~15CDBDA16~20BBCAC

21~25ABBAD26~30ACCCA31~35BBDBA36~40BDCCB

41.(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

(1)⑤⑧⑨

(2)冷觉(或温度)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和垂体(2分) (负)反馈调节

(3)①②③⑤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2分)

42.(每空2分,共10分) (1)每天灌胃等量蒸馏水

(2)②抗原   

(3) 高

(4)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力低下小鼠

43.(每空2分,共10分)(1)神经冲动/兴奋 神经递质 后膜

(2)按压给药杆的次数 按压给药杆次数明显少

44.(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 调节 成熟

(2)①降低拟南芥的抗低温能力(使拟南芥在致死低温下存活率降低) ②一致(相同) ③在非致死低温条件下,乙烯合成量迅速降低,然后维持低水平状态(在常温下乙烯合成量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④经4℃低温“训练”与未经低温“训练”的两组拟南芥植株均置于-8℃条件下,分别测量乙烯合成量

有些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生物考吧

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请猛戳它

喜欢就点个“在看”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jb/4309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