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功效 >> 灵芝历史之十里霞川话灵芝
公元年,金兵攻陷汴京(今开封),康王赵构被金兵一路自西北向东南追赶,跨过了钱塘江,入越州(今绍兴)境内,当逃到离越城西北10余里时,被绍兴古城外的一条大河阻了去路。相传受灵杰之地的护佑,大河两侧的树相向而倒成桥,赵构过桥躲避了追兵。过了桥的赵构大赞:十里霞川(今迎恩门到高桥一带),灵芝(古文中“芝”通“之”)福地。“灵芝”一名由此而来。
灵芝村位于霞西路,萧甬铁路以北,古运河旁。全村共11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组,年开始实行城中村改造,年撤村设居。过去的千年岁月里,灵芝村一直是古运河旁稻花香两岸的鱼米之乡,直至年10月新办灵芝印染厂开业,灵芝村开始进入工业经济时代,纺织厂,皮革厂,皮鞋厂等企业纷纷开办。年,灵芝村被评为越城区经济十强村。
灵芝村的霞川桥、琉璃阁和包公殿,美国摄影家西德尼·戴维·甘博摄于年左右。
霞川桥位于灵芝村和钟家湾的交界处,因“霞”与“鹅”在绍兴话中的字音相近,当地老百姓都叫它“鹅头桥”。西郭霞川桥曾经是绍兴府城的航行要道,往来船只川流不息,夜间航行十分频繁,旧时在霞川桥东首桥堍曾有一座突兀高耸的琉璃阁,阁顶上用绳子拴着一盏四方型有琉璃外框的油灯,用以灯塔航标。该图中的霞川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河道挖掘疏浚已拆除,改建成了一座水泥桥,琉璃阁则在抗战时期被破坏拆除。文革时期,灵芝村改名叫“跃进大队”,霞川桥也曾随之改名叫“跃进桥”。
图:陈列于灵芝小区的水陆两用拖拉机,依稀能看到当年稻花香里忙碌的灵芝身影。
供稿丨社事办
编辑丨锦蓝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