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分布 >> 夏都志丨北宋李廌芝堂记赏析
文/郭革军图/旅游局
北宋末,阳城三士之陈恬,隐居在颍昌府阳翟县涧上村(今禹州鸿畅镇涧头河村),躬耕养母,深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涧上村的一草一木受陈子熏陶感染,也十分灵性,出类拔萃。村内一灶户人家生长了一株灵芝,一本九茎,盛貌异常、色润如渥丹、光鲜如彤云,十分稀少罕见,堪称北宋灵芝之王。珍稀之物被村人争相传播,引来众多雅士名流到此观瞻欣赏,吟诗作词,一时间村上人来客往,热闹非凡。
阳翟名人士大夫不甘落后,在此处筹建《灵芝堂》,以示纪念,苏轼得意门生李廌亲为其撰《芝堂记》。时过境迁,物移人非,当年芝王早已不见踪影。千年后的今天,阅李廌《芝堂记》,犹如临其境,见其状、观其真、闻其香、赏其奇。不仅领略了李廌遣词造句之精美绝伦,而且深深感受到他对挚友陈恬的极高赞誉之情,对天道自然法则的崇尚、理解和认同。
《记》曰:“人有异质,虽欲自比于众人,比发其曜。物有异禀,虽欲自同于凡物,必擢其秀。盖其所以出类离群者,终莫得而掩也。吾友西水陈叔易(陈恬,字叔易),四世六公之宗子也,隐居求志于南涧之上,十有五年而名震于四方。四方之士闻其风而高之,以谓陈子于今不易有,当于古人中求之。其躬耕养亲,以菽水自乐,无愧于谷口之子真。虽存畎畝,意怀经纶,庶几乎隆中之孔明。恢麗之文,放乎《庄》、《骚》,疏通之学,参用儒佛,踪迹山海,超然远鹜,有御寇(即列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郑州圃田人,被道家尊为前辈,著有《列子》8篇)、子长(指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子长)之风,谈玄辩理,穷极幻妙,则子綦、庚桑(春秋时期楚国二贤士)之徒也。持此数美,乃能以矣。岁辛未,有芝生于竈(音灶)户之侧,一本九茎,岁蕤翕赩,泽如渥丹,烨如彤云。予观之而谓人曰:凡物可种之而生,仍讬于土壤者,皆可以必制,则可以易之。草木可树,故材而用之。百榖可艺,故穫而饪之。有求于世,待世之用舍,以为休戚者,贵贱荣辱权懸之于彼,彼亦得而易之。天下之所贵,莫贵于人,无得而易之也。陈子之于此芝其异类也!夫使此芝可种,则无以异于蹲鸱(大芋的雅称)。儻附朽枿,则或疑于蒸菌,鄰于薪爨(指柴火),發于灰故炉,所以示奇也。或戲曰:‘其處士之祥歟!’予應之曰:‘而所谓者,世俗之富贵耶。世俗之富贵,逹人觀之,其以轩冕锺鼎,犹机穽桎梏。遁夭之刑者,唯懼嬰麗,于己莫之勝。脱又鳥知造化不以是为災也?’盍以山林之士與朝廷之士析而论之,孰劳,孰佚?孰肆,孰拘?劳而拘者,重于忧患之虞,肆而佚者,全夫安偷之乐。而況取民而赋其禄,役民以奉其身。上欲报其君而无负,下欲答其民而不炸,危其心以戒毁誉之来,屈其身以徇爱憎之變,固有慶者在堂而弔(音吊)者在门。或至于丧元陨生,僇弩覆族者矣。與夫耕吾畝而食,蠺(音蚕)吾桑而衣,仰焉奉其亲而有裕,俯焉育其幼而不匮,无得失之患,无利害之累,颐真保和,天受永究者,其有间也。然则陈子贤矣,因序其说,以为堂之记。”
百度“灵芝”词条:
灵芝为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吉祥、富贵、美好、长寿的象征,有“仙草”、“瑞草”之称。“一本九茎”之灵,非常稀少罕见,史书少有记载。灵芝药用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的功效,常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等疾病,被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
《本草纲目》曰:
“灵芝,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灵芝以野生品质最佳,药效最高。近代市场多为人工培育之灵,少有野生灵芝。
编辑丨孙帅
转载请注明来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