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吃法 >> 第十一届同德国际学术周中医药研发与产
1
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罗纳德·J·奎因教授带来了《PhenoTargetScreening:ANovelApplicationofMassSpectrometry》的专题报告。罗纳德·J·奎因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现代药物发现研究中两种药物发现方法,一种是靶向筛选,一种是表型筛选,详细讲解了如何同时使用这两种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提出了表型靶向筛选法的概念。紧接着奎因教授以肺结核为例,为我们讲解了发现治疗肺结核病药物过程中的难点以及进行表型筛选过程中的具体细节等。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普诺.白玛丹增研究员讲授《重要类群植物及其内生菌中新颖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专题报告。他从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背景和研发灵感切入,介绍了团队在五味子科和香茶菜属植物中全新骨架化合物和植物内生菌中大量新颖化合物的发现,整个研究过程给予天然产物研发的科研人员很大的启发,也提供了新颖的药物研发思路。
浙江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浙大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主任胡永洲教授带来了题为《创新药物研发的趋势与对策思考》的报告,胡教授从全球医药产业和新药研发的发展态势,我国医药产业和新药研发态势,目前新药研发的现状与问题,新药研发的新策略和新技术四个方面做全面而深入的讲解。他强调新药研发重在加强原始创新,实现从仿制为主走向创新为主的新格局,完成从制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现代中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范骁辉教授,致力于中医药现代化与产业化的研发与创新工作。范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单细胞组学—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技术》的报告,深入讲解了网络药理学、转录组学、单细胞测序技术等多种新兴方法学研究,并结合多个案例阐释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时序发展分析、表观分析、罕见亚群分析、空间位置重构和细胞状态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单细胞组学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中药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主任黄飞华教授就《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与制剂开发》做专题报告,阐述了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国内外防治新冠肺炎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我院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项目进展,分享了团队对于治疗新医院制剂的开发、转化情况,通过实例强调了中医药科研转化的重要性。
上海中医院张岩教授围绕维生素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多脏器疾病,对《维生素D的骨外作用》研究做了分享。重点介绍了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病、骨质疏松症、神经炎症、肌少症的作用。随后,以“女贞子故事”的形式分享了女贞子通过调控活性维生素D影响钙平衡和骨代谢的研究过程,最后,为我们展示了维生素D调控靶点肾素、骨外作用、模式动物、补肾中药、活性成分的系统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伯晓晨研究员作了题为《网络药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与应用》的报告,伯晓晨研究员首先就网络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常用工具等做了详尽而生动的讲解,随后结合实例对网络药理学在药物靶标辨识、复方药物设计、老药新用预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进行探讨。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药研究中心主任寿旦研究员带来了《古代经典名方中药的价值与开发研究》的专题报告。寿旦研究员首先就古代经典名方的来源、发展、现状和应用等做了全面的讲解,阐明其在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详细介绍了团队在古代经典名方—玉女煎的文献考证、物质基础、颗粒剂工艺研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做出的工作,为古代经典名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和思路。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基础实验研究所副所长朱婉萍研究员带来了《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及应用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团队联合运用高速逆流、超临界流体萃取及分子蒸馏等多种提取分离技术对红豆杉、艾叶等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阐明应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于提高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效率及纯度的重要意义,为天然药物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考。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浦锦宝研究员就《大型真菌的药用价值》进行了生动的讲解。从中国大型真菌分类学研究概况、古今对药用大型真菌的认识、大型真菌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重点介绍了茯苓、灵芝、云芝、桑黄、银耳等药用大型真菌的来源考证和药用价值。专家的报告精彩纷呈,既带来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进展,也分析了中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中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同行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行,吸引了众多省内外中医药医疗、科研、高校、企业等代表参会,线上参会人次达5万。
来源:科教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