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疑龙经》《撼龙经》,郭璞《古本葬经》,蔡元定《发微论》,缪希雍《葬经翼》《博山篇》,《青囊海角经——寻龙理论篇》《道法双谈摘句》,青乌先生《葬经》,刘伯温《堪舆漫兴》《水龙经》等等传统风水学理论著作到底在讲什么呢?一句话,这些经典著作都在讲“怎么样寻真龙”这个问题。那么,这些经典著作是如何讲“怎么样寻真龙”这个问题的呢?
这些讲“如何寻真龙”的传统风水学理论经典著作,究其实质只是在讲:“龙脉中的脉气在龙脉的什么位置?什么样的龙脉中的脉气我们能够利用上(能够利用上龙脉脉气的就是真龙,龙脉中的脉气利用不上的就不是真龙)”这么两个问题。这么多“寻龙理论”的经典著作归根结底其实只讲了“主从龙、龙的剥换、龙的穿帐过峡、脉气的止聚”这四大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古人认为“主龙能量大,从龙能量小”,所以古人一般认为“主龙是真龙,从龙非真龙”,古人不断在讲“送、护、托、缠、迎”,实质是受“人伦尊卑等级思想”的影响才这么讲的。科学的来讲:任何一个龙脉都是真龙,只不过每一个龙脉的能量大小不同罢了,主龙也未必能量大,从龙就未必能量小,如果主龙的脉气层在离穴位十里处的上游折断了,而从龙的脉气层连续了几十里上百里都没有折断,这时则从龙上的龙穴的能量就远远大于主龙上穴位之能量了。因为古人不知道龙脉中的脉气层在什么地方,他们只认为脉气在龙脉脊线下,所以他们就错误的认为“主龙的能量大,从龙的能量小”,而事实是:龙脉的能量大小不是由龙脉的脉脊的起伏远近决定的,而是“由脉气层连续不断折的远近和脉气层由高到底的起伏变化次数以及脉气层本身和脉气层上下层的地层物质的密度关系”这三个条件决定的,而这三个条件与龙脉的脉脊之间有时丝毫没有一点关系。正因为古人不知道决定“脉气大小”的这三个决定性因素之风水理论,所以古人才不断的通过各个角度来论述“主龙从龙”的问题,如果你明白了这“决定龙脉脉气能量大小的三个因素”之风水理论,那么所有关于古人“主从龙”之理论的理解就易如翻掌了。
二因为古人认为“龙脉只有有剥换才是真龙”,龙脉只有起伏星峰剥换,龙脉才是活龙,只有是活龙才有真龙穴。所以古人就从各个角度来论述龙脉的剥换。客观事实是:龙脉脉气能量的大小与龙脉的起伏变化之间是有一定的关系,在龙脉脉气层没有折断而延续的情况下,龙脉起伏剥换的次数越多,龙脉脉气的能量就越大;而如果龙脉脉气层中途不断的出现折断的话,即使有无数的剥换,其龙脉也是没有什么能量了。古人能认识到龙脉的起伏变化对脉气能量的大小有影响,确实是很伟大啊!
三因为古人认为“龙脉穿帐过峡决定着龙的生死,如果过峡不成功则龙脉就不是真龙了,只有过峡成功的龙脉才是真龙”,所以古人从各个角度论述龙脉的穿帐过峡。客观事实是:龙脉中的脉气层有时在过峡处折断了,折断了脉气层的龙脉其脉气能量就很小了;而有时即使是过峡时龙脉的脉气层没有折断,也未必该龙脉是真龙是脉气能量大,因为龙脉中的脉气地层并不一定是与地面与脉脊线呈平行状态向前延伸的,而大多数时候脉气地层都是在每一个星峰上折断了倾斜进入了地下或倾斜向上朝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龙脉过峡处的脉气地层没有折断,该龙脉的脉气能量也不大了。古人能在没有地层概念的那个时代充分认识到过峡穿帐对龙脉脉气能量大小的影响这个问题,也真的是十分伟大了。
四因为古人认为“水能界气,脉气遇水则止聚”,所以古人在论述龙脉时,从各个角度论述水。客观事实是:龙脉中脉气所在的地层并不一定遇水就停止就折断就止聚(详情可阅读《地理命理求真》总弟18期中“古人为什么把龙脉过峡看成是龙穴的命门?”“为什么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天穴为何有吉有凶?”“龙脉被挖断了就一定是不吉利吗?”“童断独过石山上就一定没有真龙穴吗?”“唐昭陵和唐乾陵究竟哪一个风水好?”“地图上能看风水吗?”“清东陵之皇陵都是风水宝地吗?”这八篇即可明白这个道理,这里不再重复论述)。在真龙穴的问题上,水只是具有“砂水”的吉凶意义,“穴位”是否是真龙穴与“水”丝毫没有一点关系(因为真龙穴是由脉气所在地层决定的,不是由水界气决定的),即使是在平洋地,也是由平洋地下面的地层中脉气层所在的位置决定的,平洋地的地层也都是起伏不断有倾斜有平行于地面的,平洋地的地层与平洋地上的水没有什么特别必然的联系,利用平洋地上的水龙脉点穴,其实只是点的“焦点穴”,绝对不是点的“脉气穴”,“脉气穴”才是真龙穴,“脉气穴”是由平洋地中的脉气地层决定的,不是由平洋地的水龙决定的(实际上要想观察到脉气层的断续情况,到了水界之处才能看的更清楚),天下易友当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你也就明白为什么平洋地也出帝王将相也出大富大贵之人,而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都没出帝王将相的原因了吧!
明白了上述四个问题,则应明白:一个龙脉是否是真龙,一个龙脉的能量是否强大,完全是由“该龙脉中脉气所在地层延续的距离长短和脉气所在地层随龙脉从上游向下游起伏变化的次数以及脉气层和其上下地层的密度之关系”这三个条件决定的。古人因为没有地层解剖的概念,所以就只能从龙脉的外在形势来估计龙脉脉气的所在位置,所以古人论真龙时就只能反复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讲解,从而也就让我们后学之人无从理解无法掌握,因为古人所写的“寻龙理论”著作其实都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语言。说到这里,也许又有“易骗大师”会提出问题说“难道你都是对的,古人都是错的吗?”在这里,我可以坦诚的说:古人也是人,古人也会因时代的局限性而犯错误,古人论述正确的地方我们要当仁不让的继承过来,古人错误的地方我们也要勇于面对现实,科学客观地给于纠正和发展完善,古人过去没有地层解剖的知识;所以古人就只能通过外表来辩别真龙假龙,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正确的,但现在有了地层解剖的知识,我们就应该从龙脉内部来研究真龙假龙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真假并不是由其外表所决定的,而是由其内在结构决定的,这也就如古代中医只能通过“望闻问切”这种表面方法来判断肿瘤生长在什么部位,而我们现在则可以通过“X线、B超、核磁”等技术来从内部观察肿瘤长在何部分,难道说用“X线、B超、核磁”来探测肿瘤在什么部位是错误的吗?是否定古代的“望闻问切”方法吗?风水学的“寻龙理论”也是此理,如果我们既能通过“外表”来判断龙脉的真假,又能通过龙脉内部结构来判断龙脉的真假,这又有什么不好呢?更何况通过地层解剖理论所找到的“龙脉脉气层与真龙穴之关系”的理论已经经得住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检验,难道正确发展了“寻龙理论”有罪过吗?难道把深奥复杂神秘的理论科学化简单化直观化又有什么不正确吗?更何况完全利用古人的“寻龙理论”,不但我们当现代的风水大师不能保证%找到真龙穴,就是杨廖曾赖这四大祖师爷们又找到几个真龙穴呢?又有什么证据证明了他们所选龙脉%是真龙呢?而利用我们的“地层解剖”理论不但可以在山区而且可以在平洋地%的寻找到“脉气层”%的找到真龙%的找到真龙穴,这又有什么错误呢?
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没有任何一个风水大师能科学客观准确的说出“龙脉中的脉气能量到底在哪里?”而我们的“地层解剖”理论却能百分之百地找到“龙脉中的脉气能量在哪里”。事实胜于雄辩,科学总归能战胜神秘迷信,吕文艺愿意为你用“沙盘模型”演示所有古人古书中所有关于“寻龙和点穴”理论的每一句话每一段话每一篇文章!也愿意为那些连“什么是太极晕”都不懂的风水大师们解答一切传统风水学理论中的疑惑!
传统风水学理论中所有关于“寻龙理论”的文章,不论讲了多少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在讲解“龙脉中的脉气在哪里?什么样的龙脉的脉气我们能够利用上?”这两大问题,归根结底是在讲“主龙从龙,龙的剥换,龙的穿帐过峡,脉气的止聚”这四大问题。
什么人是“大师”,把简单科学的东西复杂化神秘化的人是大师;什么人不是大师,能把复杂化神秘化的东西科学化简单化的人不是“大师”;因为神秘,所以大师能让人产生顶礼膜拜之感,进而诈骗他人;因为简单科学,所以“非大师”就是一个普通人。易经是科学绝对不是神秘学,所以我愿做一个普通人而不愿做“大师”。(摘自吕老师言论)
《疑龙经》原文及注释
《疑龙经》旧题亦为"唐杨筠松撰",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杨筠松撰写。全书分三篇,介绍如何根据山水地势寻找龙脉,上篇论干中寻枝,以关局水口为主,中篇论寻龙到头,看面背朝迎之法,下篇论结穴形势.
附:疑龙十问
附:卫龙篇
上篇
上卷 寻龙
寻龙何处最堪疑,寻得星峰却是枝。
关峡从行并护托,矗矗旗枪左右随。
干上星峰全不作,星峰龙法尽虚辞。
与君少释狐疑处,干上寻龙真可据。
注释:寻找龙脉的时候,什么地方最值得怀疑?那就是寻找到好的山脉,却发现是龙脉的枝脚。关峡跟着龙脉行走并且护佑龙脉,巍峨高耸的山脉在左右两侧跟随。好像龙身、星峰的都没有龙脉,好像论述再多的寻龙点穴之法都是虚浮的言语。本文将与你解释值得怀疑的地方,在山脉中上寻找龙脉就有据可依了。
此关峡中疑龙。大龙分宗出身处三关五峡,本身多是潜踪隐迹,一直行去,其左右近而侍从,外而缠护,远而关城,皆起峰如枪如旗,于星峰上寻龙则是单行之枝,于正身上寻龙又无九星形状,似乎龙法无据矣。不知此关中平行也。一度关前面必开屏帐起大峰峦,故仍须从干上平处寻之。此非疑关中正龙不起星峰也。
关峡:古人云,寻龙之要在看‘关’和‘峡’,干龙有峡也有关,枝龙有峡却没有关。杨公云:“进入帐出帐的是‘关’,跌断却又升起的是‘峡’”。而峡有真有假,关的名堂有五个:从祖山盖座的下面的为‘透开关’,从出宗山飞鹅下面称‘毓秀关’,入首如三叉形的称‘化生关’,山横护峰称‘假借关’,后有入帐前有出帐的称‘富贵关’。古人云:“透过帐来看龙的行踪,就知其禄位在三公之列”。而关后之帐按五行分称不同之帐:如涨天水星称‘漫天帐’,高耸金星称‘金兰帐’,横天土星称‘御屏帐’,冲天木星称‘华丽帐’,尖利火星称‘芙蓉帐’,这是透过‘帐’同‘关’来分清龙体的五行属性的。这是寻龙问祖第一要论。
龙行出关过峡,行走江湖,从关到峡,可知龙行之足迹。峡是行龙束气之处,知峡情可知穴情,明朝刘伯温的《龙诀歌》中提到:过峡要有扛也有护,风吹气散等于虚度,过峡宜短不宜长,宜细不宜粗,宜窄不宜宽,蜂腰鹤膝,真气聚合,才能形成真穴位。历代风水名师,都是通过关峡的法则,来寻找龙的踪迹,而选择到上乘的‘风水宝地’的,这是峦头心法理论中尤为精华部分。
干龙长远去无穷,行到中间阳气聚。
面前山水又可爱,背后护龙皆反背。
君如就此问疑龙,此是歇龙迎送队。
譬如济粮适千里,岂无顿宿分内外。
注释:此顿宿处疑龙。
干龙穿大帐后铺开大阳,长远行来,正无捉摸,忽然四面围聚,山揖水朝,似乎龙已住矣。其如背后护龙皆是反扯,则知此是顿宿龙,顿立住扎,前后迎送、营塞固结,后脉仍平伏而去,撼龙所谓大顿小伏也。又须知反背者,不过短小枝脚回顾迎后,而正身大枝自是向前顺去。若反扯多而且长如翻花样,便是鬼劫龙,须细辨之。
龙行长远去茫茫,定有参随部伍长。
凡有好山为干去,枝龙尽处有旗枪。
旗枪也是星峰作,圆净尖方高更卓。
就中寻穴穴却无,干去未休枝早落。
枝龙身上亦可裁,半是虚花半是胎。
若是虚花无朝应,若是结实护缠回。
护缠尚要观叠数,一叠回来龙身顾。
莫便将为真实看,此是护龙叶交互。
三重五叠抱回来,此就枝龙身上做。
干龙犹自随水出,护送迢迢不回楫。
迢迢tiáotiáo:形容遥远
注释:此护从尽处疑龙。
干龙行度长远,两边必有好峰峦为正身作参随部伍,到尽头处如旗如枪,或更成三吉贵砂以为证应,似就中间正龙可以立穴而竟无者,干龙势大行而未住,枝龙力微至此已尽也。因言枝龙尽处亦有可裁之穴,然必缠护多,朝应全,气止水交方真,否则半是虚花半是成胎,假穴之所。
其仍前有分水出脉也。故护缠之一重回抱者,尚是枝叶迎送,交互必三五重抱转则关气紧密方可剪裁。然究是分受枝结,试看两边大界水不合襟,大缠护不回头,知干龙犹自随水去也。此非疑枝龙疑两边,枝龙已尽,中间正龙似乎可穴也。
正龙身上不生峰,有峰皆是枝叶送。
君如见此干龙身,的向干龙穷处认。
君如寻得干龙穷,二水相交穴受风。
风吹水劫却非穴,君寻到此是疑龙。
请君看水交缠处,水外有山来会聚。
翻身顾母顾祖宗,此是干龙转身处。
宛转回龙似挂钩,未作穴时先作朝。
朝山皆是宗与祖,不拘千里远迢迢。
穴前诸官皆拜揖,千源万脉皆朝入。
此是寻龙之法门,两水夹来龙转楫。
注释:此穷尽处疑龙。
承上言正龙无峰,生峰是送龙,若徒执此法,必向干龙空尽处觅去,及到两河交剑之中,局面不铺展而逼削,穴场既当河之洞风,河水又左右割脚,似水交处又无穴矣。不知二水相交之处,必是老尽无余气,而惟有石脚插出本山山头,必是反转向内。隔水之山来会者,亦是大势向远而无环拱此处之意。
盖此交缠处即水口门户关兰,正龙前此,已逆回作穴。翻身如挂钩之屈曲者,然穴朝山近而顾母,远而顾祖顾宗,皆一家骨肉,不以道里远近计也。穴前诸砂或为正案或为近朝,皆拜揖低伏于前,初无逼压之患,且此局翻身回向只将本身元辰水收入内堂,其祖宗山分派之水,过峡承胎之水点点滴滴会于两边,大水流归穴后合襟,此一家血脉,丝毫不漏或朝明堂或朝穴后,故曰皆朝入转楫者,桡棹枝脚,两水夹之而行至回龙转身处,桡棹皆随之而转不徒外山会聚也,而向穷处觅穴者,先不知寻转楫之砂矣。
寻龙何处使人疑,寻得星峰却是枝。
枝叶乱来无正穴,真龙到处是疑非。
只缘不识两边护,却爱飞峰到脚随。
飞峰斜落是龙脚,脚上生峰一边卓。
真龙平处无星峰,两边生峰至难捉。
背斜面直号飞峰,此是真龙夹从龙。
注释:此回转处枝叶乱来疑龙。
将转身时三五七枝东奔西逐,势甚散乱,将于大枝觅龙而小枝亦是个字出脉,将于长枝寻龙而短枝亦是水分八字,此最难认。若不看两边之护以定龙身,但见矗起一峰,背面斜落面边卓立,即向是处寻去误矣。此仍是真龙夹从龙也。护从乱处正身平行总无星峰,故两边生峰作护而在中者,尚难捉摸也。可误认夹从为正龙乎?是又不可不辨也。
一节星峰一节插,两节腰长号宽峡。
峡长绕出真龙前,背后星峰又可怜。
到此狐疑不能识,请向正龙寻两边。
两边起峰为护从,正龙低平最贵重。
星峰两边转前揖,揖在穴前为我用。
问君州县正龙身,大浪横江哪有峰。
起峰皆是两边脚,去为小穴为村落。
如此寻龙看两边,两边生脚未尝偏。
正身绕却中央去,破禄文廉作关护。
关门定局有大小,破禄二星外为拦。
禄存无禄作神坛,破军不破作近关。
善寻大地寻关局,关局大小水口山。
注释:此落穴处疑龙。
正龙平行,护龙节节生峰,其一节无峰者,又自外山插入以障空,两节中之腰长者,又或为宽平之峡,且绕过真龙之前,以为用神,正穴似在是矣。只是穴后主山更是可怜,则狐疑者,不但行度之不生峰也,然试看两边星峰任其卓拔飞扬,必在左者右转,在右者左转,以为我护,又逶迤转到穴前为案为朝为罗城为水口,皆我所用耳。此无峰者所以最贵重也。因言州县小干龙正身起伏只如大浪横江而两边生峰者,不过去为阴穴村落,大小判然可知。正身不患低平,只要两边生护不偏则到头不但迎送朝应齐全,且远而水口必有四凶作关兰,倘得大关大局与水口山雄踞一方,此穴定为大地矣。此寻正干者,先要识关局大小与撼龙语同而意别,不可不辨也。
大凡寻龙要寻干,莫道无星又无换。
君如不识枝干龙,每见干龙多延蔓。
不知干长缠亦长,外州外县山为伴。
寻龙千里非迢处,其次五百三百里。
先就舆图观水源,两水夹来皆有气。
水源自是有长短,长作军州短作县。
枝上节节星辰换,干上时时断复断。
分枝劈脉散乱去,干中有枝枝有干。
凡是枝龙长百里,百里周围作一县。
百里各有小干龙,两水夹来寻曲岸。
曲岸有水抱龙头,抱处好寻气无散。
到处先看水口山,水口相交内局宽。
便就宽容平处觅,左右周围无空间。
断然有穴在此处,更看朝水与朝山。
朝山与龙一般远,共祖同宗来作伴。
客山千里来作朝,朝在面前为近案。
如是朝迎真有情,将相公侯立可断。
注释:此言寻龙先考水源又一捷法。大干水千里,其次三五百里,水有如许长,龙即有如许长,任彼无星无换,但有水源夹出即是真龙。故大干数十里时一跌断,断处起峰分枝,去为乡村者是大干中之枝,在中平行度延蔓者即枝中之干,于中大枝长百里者团聚即为县。是能知水源长短即知龙之枝干矣。但大枝百里之中又各有小干,龙各有两水夹出,如遇两源夹随之地。但得水一大曲以抱龙头则其气已聚,水一边横抱过堂,一边必在左右合襟,此处最好寻阴阳二穴。故既考定水源则所到之处先看水口山规模何如:若一重高一重,一重紧一重,山头重重回转向内,山脚无老鸡爪插河,此真水口也;又看其两边交度,若南岸抱北,北岸抱南,水是七曲九转而出,关兰紧密,此真交牙也。然后随水口步进看其下山抱上,上山抱下中之宽平处,堂局若何?四兽环顾,毡褥宽舒,元辰凝聚,界水不削,此内局宏厂也;再看四围罗城周遮如无缺,内气完固,外煞不入,此外局严密也。宽平处断然有穴,然后跟问来水有几许长,,从何山发源,必与此龙共祖同宗,一雌一雄,至此交会而成者也。至于远朝若是千里特来则此是千里来龙好主必对贤宾也。近朝则为特案,俱要情注穴场,开面相向,并不顾盼他处方真,如此水与水交度,山与山交度,山与水又交度,则不必逆步其龙,已知为将相公侯之庭矣。此上数节步步审量是顺步龙法,到处先看水口山是从水口逆步穴法须分看,此下审朝山定穴即辨朝之真假;审大小明堂定穴即辨明堂真假;审上下山即辨中间之虚狂;审裀褥即辨龙肥瘠,合上审水口山、审罗城、审朝水、审内局,无论横直回结用法俱同,盖教人即是数者以求穴之所在,而审穴形势又须合下卷观之。
寻得真龙不识穴,不识穴时总空说。
识龙识穴始为真,下着真龙官不绝。
真龙藏幸穴难寻,惟有朝山识幸心。
朝若高时高处点,朝若低时低处针。
朝山亦自有真假,若是真时直来也。
若是假朝山不来,徒爱尖圆巧如画。
若是真朝来入怀,不必尖圆如龙马。
但要低昂起伏来,不爱尖倾直去者。
直去名为坠朝山,虽见尖圆也是闲。
譬如贵人背面立,与我情意不相关。
亦有横列为朝者,若是横朝似衙喏。
前山横过脚分枝,枝上作朝首先下。
首下作峰或尖圆,双双来朝列我前。
大作排班小衙列,如鱼骈头蚕比肩。
朝余却去作水口,与我后缠两相凑。
交牙护断水不流,不放一山一水走。
注释:此节就朝山审穴。盖朝之真者,惟有对面特峙直来入怀,虽不定秀丽,如龙如马,然必头端面豁则情意真。身直体厚则生人正。所谓入怀者或从对面大山卸下,一起一伏,走到穴前开面相向,此穴上见其来者,虽隔河无嫌。上文客山千里来作朝是也。或从明堂中逶迤起伏而来,到穴前拱立端正,此穴上不见其来者,其后面仍有外阳,二者皆与穴场正向相对,而高不欺主,低不如奴。凡砂是奴体,独朝是客山。故高低即从此定,非泛泛以对面山之高低定穴也。须知此直朝杂在前穴摆设之中,不是孤独单朝,所以难认,其位在中堂外其情端为无休真穴而来非高大之远朝,乱杂之伪朝,故为第一。若虽起峰而倾向后面,又起伏顿跌而去,此为坠朝穴在朝之后边,任其或尖或圆,如贵人在前而背立无情,此穴不真矣。直朝之次,又有横朝,大山横过开帐,头面或不向穴,今重庆府对山便是如此。其枝脚分下或尖或圆,两边对列整齐,如鱼之骈头,蚕之比肩,多多益善。此其起顶对对相向,如今之府县排衙然,然大势则是向穴而中间露出外阳以献高大远秀,是不可以其高低定穴者也。此等朝山其余枝分去,便作水口山,与本身后缠分出者两两凑成交牙,而局内一山一水,不能走出矣。朝山只此两种,世所谓文笔、天马、诰轴、赦文、旗鼓、报捷、堆钱、晒袍、伞盖、走马、挂榜、双荐、春笋、牙笏一切摆列贵砂,若非真朝无误指;至帐下廉幙诸贵人又概是远朝勿误认。
到此寻穴定明堂,明堂横直细推详。
明堂已向前篇说,更就此中重辨别。
明堂惜水如惜血,穴里避风如避贼。
莫令凹缺被风吹,莫使溜牙遭水劫。
横城宽抱有垣星,列以三垣论交结。
交结多时垣气深,交结少时垣气泄。
长垣便是横朝班,局心便是明堂山。
钩钤垂脚向垣口,北面重重尊圣颜。
大抵山形虽在地,地有精光属星次。
体魄在地光在天,识得星光真精艺。
注释:上看水口山、看罗城、看朝水,朝山立法已密矣。此更看明堂。堂者于龙此会局,穴于此收气,砂与水环列证佐而成者也。然此横直二种是外面大明堂,中明堂则有锅底、金船、天心、御街、马蹄五者,小明堂则穴前容人侧卧者是。大抵横堂第一,以其宽平潴水也。明堂惜水即穴前合襟,小明堂此处点点滴滴是本身元辰水,合襟之下必得圆唇反收兜起,水不随流直泻,其气方指。故曰惜血。穴乘一线之气,凹风射入则气散故曰如避贼。凹缺穴场前后左右有凹缺不满之处,溜牙合襟之前无圆唇兜起,真气为水所劫夺,尚有穴乎?无论横直明堂凡凹穴溜牙二者,均不可犯。盖辨穴真假惟此圆唇及左右挂耳为第一义。虽不言穴已隐示人穴晕所在矣。三垣即小堂中堂外堂,重重垣星交结则垣气固,若徒具三垣形势而交结者少虽发不久,垣星横堂,内罗列之星勿误。认为紫微大微天市三垣之垣星,杨公教人看明堂,非教人寻禁穴也。长垣直堂也即之元明堂,有横朝班则交结多矣。局心是水要必远朝大山关兰,其气方固。钩铃二星赤在房心下,直对紫微垣,借喻罗星北向垂脚,重重把守水口,则向南之穴尊如圣颜,末四句隐含理气在其内矣。
问君如何辨明堂,外山包裹内平阳。
也有护关亦如此,君若到此细推详。
时师每到护关里,山水周回秀且丽,
踌躇四顾说明堂,妄指横山作真地。
不知关峡自周回,只是护关堂泄气。
泄气之法妙何观,左右虽回外无拦。
此是正龙护关峡,莫将堂局此中看。
与君细论明堂样,明堂须要之玄放。
明堂绕曲如绳绕,绕在穴前须内向。
内向之水抱身横,对面抱来弓带样。
上山下来下山上,中有吉穴随形向。
形若真时穴始真,形若不真是虚诳。
注释:此又辨明堂真假。
外山包裹内局平阳,大龙护关亦是如此。其辨明堂左右回环而外面仍多交结关兰,气最要紧,护关则罗城虽是周遮,左右虽是回抱而外无交结山。关凡有山头皆是走去以卫乎大龙也,龙即从其泄气之所行去,时师妄指横山,盖关内护龙尽处,亦似龙已住也。若细论明堂之真者,不但要交结关兰要紧,更在水城形象。若是直堂则或太转大折之字,水略屈略曲,元字水一去一锁,一锁一回而无直去之患。若是横堂则水或湾抱过身如弓圆,抱过腰如带而其情皆内向也。盖水抱则砂必抱而明堂之真气聚矣。再看上手那几枝砂顺水盖来,下手那几枝砂,逆水上去,到两砂交会之中,中间必有正龙落头而为真正吉穴。随形向者,随八星穴形以立向也。辨详下卷。俗以为喝形之形非也。此看大明堂,看上下山,看中间穴场,俱是看大形大势,下看毡褥,上看小明堂,方是归原之处。
虚诳之山看两边,两边虚穴亦如然。
外缠不转内托反,此是贵龙形气散。
龙虎背后有衣裾,此是官拦拜舞袖。
虽然有袖穴不见,官不离乡任何受。
注释:此趁手辨虚诳山。盖寻得上山包下,下山包上,中间穴场尤当细认。虚诳山全无穴之真形者也。虚穴正穴帖身两边假穴也。外缠不转身似曲抱而头转向外也。内托在后,托山原是不拘左右,然必盖穴有情,反向后则是逆龙,其形散则其气亦必散也。若真穴则内之。盖托外之护缠,头面皆是向穴有情,即如龙虎拖出衣裙,乃余气发扬,岂可与不转之外缠同类例观乎?
贵龙行处有毡褥,毡褥之龙富贵局。
问君毡褥如何分,龙下有坪如鳖裙。
譬如贵人有拜席,又如僧道坛具陈。
真龙到穴有裀褥,便是枝龙出富足。
此是神仙识贵龙,莫道肥龙多息肉。
注释:既辨内托外缠,又看有毡褥否以别龙之贵贱。毡,铺毡。穴前平仰圆收者为唇,有唇牙方不溜,唇下又铺一层平仰肉地为毡,如鳖裙拜席坛具。皆喻地上另形高起肉处。平拖而水倾削者非也。此穴前余气,褥坐穴下,裀褥软肉也。无此软肉则后之界水不能分,前之弦棱不能起,左右之腮不能圆胖。面前虽有大朝,虽出清贵而多贫之嗣。此坐下旺气二者皆真气所涌凸而成。枝龙亦主富足,干龙富贵双全矣。瘜音息,寄肉也。肥龙多有此病。作穴处常多臃肿之形,主贵而患瘿瘤。
瘠龙虽是孤寒山,也有瘠龙出高官。
肥龙虽作贵龙体,也有肥龙反凌替。
问君肥瘠如何分,莫把雌雄妄轻议。
大戴亦尝有此言,溪谷为牝低伏蹲。
冈陵为牡必雄峙,不知肥瘠有殊分。
汉儒以山论夫妇,夫山高峻妇低去。
此是儒家论尊卑,便似龙家雌雄语。
大抵肥龙要瘠护,瘠龙须要肥龙御。
瘠龙若有裀褥形,千里封侯居此地。
注释:高峻为雄低伏为雌。此龙家之雌雄也。厚重丰满为肥,骨硬细劲为瘠,此龙家之肥瘠也。义各有别。肥龙瘠护则无臃肿之嫌,瘠龙肥御则无孤寒之病。此行龙之旨。瘠龙到穴有裀褥便封侯,则肥龙可知矣。然不重肥瘠,重在坐下要裀褥,此审穴之要。
敢将禹迹来问君,舆图之上要细论。
寻龙论脉尤论势,地势如何却属坤。
若以山川分两界,黄河川江两源分。
其中有枝济与洛,淮汉湘水亦长源。
注释:天下山脉有三条四列两界之分,禹贡蔡传皆指为未当。案马融王肃以岍(qiān)岐至碣石为北条;西倾至陪尾为中条;嶓冡至敷浅原为南条。郑康成以岍岐为正阴列,西倾为次阴列,嶓冡为次阳列,岷山为正阳列。又案唐书僧一行以天下山河分两界,北界自三危在今甘肃敦煌县东南山有三峰故名积石在今甘肃河州西北所谓小积石即居述山是也负终南地络之阴,东及大华逾河并雷首底柱王屋大行。北抵常山九有,乃北循塞垣至濊貊朝鲜是谓北纪,所以限戎狄也;南界自岷山嶓冡负地络之阳,东及大华连商山熊耳外方桐柏,自上洛南逾江汉携武当荆山至于衡阳,乃东循岭徼绕东瓯广东闽中福建是谓南纪。所以限蛮夷也。河源自北纪之首,循雍州北徼绕华阴与地络会,并行而东至大行之曲分与地络,分而东流与泾渭济渎相为表里,谓之北河江源,自南纪之首循梁州南徼绕华阴与地络会,并行而东至荆山之阳分而东流,与汉水淮渎相为表里,谓之南江,一行之说如此。黄河川江两大干水也;济洛淮汉湘水大枝水也,然长源尚不止此。
干中有枝枝有干,长者入海短入垣。
若以干龙会大尽,太行碣石至海堣。
又有嵩山入韦岭,又分汝颖河流吞。
南干分枝入海内,河北河东皆不背。
葱岭连绵入桂连,又入衡阳到江边。
其间屈曲分劈去,不知多少枝叶繁?
又分一脉入东海,又登采石会为垣。
一枝分送入海门,干龙尽在江阴坟。
若以干龙为至贵,东南沿海天中尊。
如何星垣不在彼,多在枝龙身上分。
到彼枝干又难辨,枝上多为州与县。
京都多是在中原,海岸山穷风荡散。
君如要识枝干龙,更看疑龙中下卷。
注释:此两节仍归到辨枝干。而中国三大干其大尽处皆无垣局,京都多在大干正枝上。盖虽要两源夹随而老尽处总无穴。可知杨公辨枝干不是论阴穴。然阴穴亦要两水夹出,又何尝在大尽处耶?
中篇
疑龙经7虽然已识枝中干,长作京都短作县.枝中有干干有枝,心里能明口能辨.只恐寻龙到此穷,两水夹来风荡散.也有方州并大邑,直到水穷山绝岩.也有城隍一都会,深在山原隈僻畔.今日君寻到水穷,砂砾坦然缠护窜.右寻无穴左无形,无穴无形却寻转.寻转分枝上觅穴,惟见纵横枝叶乱.也识转换也识缠,也识护托也识断.只是狐疑难捉穴,穴若假时无正案.到此之时心生疑,若遇高明能剖判.为君决破之疑心,枝干乱时分背面.假如两水夹龙来,便看外缠那边回.缠山缠水回抱处,背底缠山缠水隈.护缠亦自月大小,大小随龙长短来.龙长缠护亦长远,龙短缠护亦近挨.大抵缠山必回转,莫把明堂向外裁.曲转之形必是面,只恐朝山塞不开.寻得缠护分明了,更看落头寻要妙.缠山缠水如屏,向前宽阔看多少.
疑龙经8缠水缠山作案山,只恐明堂狭不宽.山回水抱虽似面,浪打风吹岩壁寒.请君来此看背面,水割石岩龙背转.若是面时宽且平,若是背时多陡岩.面时平坦中立穴,局内必定朝水缓.萦纡环抱入怀来,不似背变风荡散.君如识得背面时,枝干寻龙无可疑.宽平大曲处寻穴,此为大地断无疑.详看朝迎在何处,中有横过水城聚.背后缠水与山回,相合前朝水相随.后缠抱来结水口,前头生脚来相凑.两山两水作一关,更看罗星识先后.罗星亦自有首尾,首逆上头尾拖水.如此寻穴与寻龙,不落空亡与失踪.秤定上下左右手,的有真龙在此中.忽然数山皆逼水,水夹数山来相从.君如看到护送山,上坡下坡事一同.无疑上坡是真穴,看来下坡亦藏风.二疑更看上下转,山水转抱是真龙.夹龙身上亦作穴,此处恐是双雌雄.虽作两穴分贵贱,分高分下更分中.也有真形无朝水,只看朝山为近侍.朝水案外暗循环,此穴自非中下地.只爱案山逼水转,不爱顺流随水势.顺流随水案无力,此处名为破城里.若是逆水作案山,关得外垣无走气.也有真形无朝山,只要诸水聚其间.汪汪万顷明堂外,内
疑龙经9局周回如抱环.钩钤键闭不漏泄,内气无容外气残.外阳朝海拱辰入,内气端然龙虎安.枝干之龙识背面,位极人臣世袭官.总饶已能分背面,面得宽平背崖岩.假如两水夹龙来,屈曲翻身势大转.一回顿伏一翻身,一回转换一回断.两边皆有山水朝,两边皆有水抱岩.两边皆有穴形真,两边皆有山水案.两边朝迎皆可观,两边明堂皆入选.两边缠护一般来,两手下边皆回转.此山背面未易分,心下孤疑又难判.不应两边皆立穴,大小岂容无贵贱.只缘花穴使人疑,更看护身脚各辨.莫来此处谈真龙,两水夹来龙必转.逆转之龙有鬼山,鬼山拖脚皆后环.识得背面更识鬼,识鬼之外更识官.大凡干龙行尽处,外山隔水来相顾.干龙若是有鬼山,回转向前宽处安.凡山大曲水大转,必有王侯居此间.也有干龙夹两水,更不回头直为地.只是两护必不同,定有护关交结秘.干龙行尽若无鬼,须看众水聚何处.众水聚处是明堂,左右交牙锁真气.如此明堂虽是真,锁结交牙诚可贵.问君疑龙何处难,两水之中必有山;两山之中必有水,山水相夹是机源.
疑龙经10假如十条山同聚,必有十水归一处.其间一水是出门,九山同来作门户.东行看西西山好,西上看东东山妙.南山望见北上山,山奇不秀疑似间.北上看见南山水,矗矗尖奇秀且丽.君如遇见此处时,两水夹来何处是与君更为何分别,先分贵贱星罗列.更须参究龙短长,又看顿伏星善良.尊星不肯为朝见,从龙虽来挠掉藏.贵龙重重出入帐,贱龙无帐空雄强.十山九水难同聚,贵龙居中必异常.问君如何分贵贱,真龙不肯为朝见.凡有星峰去作朝,此龙骨里福潜消.譬如吏拴与臣仆,终朝跪起庭前伏.那有精神立自身,时师只说同关局.朝山护送岂无穴,轻重多与贵龙别.龙无贵贱只论长,缠龙远出前更强.若徒论长不论贵,缠龙有穴反为良.只恐录龙易厌ル,虽有眼力无脚力.若不穷源论祖宗,也寻顿伏识真踪.古人寻龙寻顿伏,盖缘顿伏生尖曲.曲转之余必生枝,枝上必为小关局.譬如人行适千里,岂无解鞍并顿宿顿宿之所虽未住,亦有从行并部曲.顿伏移换并退卸,却看山面何方下.移换却须寻回山,山回却有迎送还.迎送相从识龙面,龙身背上是缠山.缠山转来龙抱体,此中寻穴又何难.
疑龙经11古人建都与建邑,先寻顿伏识龙关.升虚望楚与陟,此是寻顿与山面.降观于桑与降原,此是寻伏下平田.度其夕阳揆以日,南北东西向无失.乃陟南冈景于京,此是望穴识龙形.陟彼百泉观水去,陟彼溥原观水聚.或陟南冈与太原,是寻顿伏非苟然.古人卜宅贵详审,经旨分明与后传.
下篇
疑龙经12龙已识真无可疑,尚有疑穴费心思.大抵真龙临落穴,先为虚穴贴身随.穴有乳头有钳口,更有平坡无左右.亦有高峰下带垂,更有昂头居陇首.也曾见穴在平洋,四畔周围无高冈.也曾见穴临水际,俗人见穴无包藏.也曾也穴如仄掌,却与仰掌无两样.也曾出穴直如枪,两水射胁自难当.更有两山合一气,两水三山同一场.君如识穴不识怪,只爱左右抱者强.此与俗人无以异,多是葬在虚花里.虚花左右似有情,仔细辨来非正形.虚穴假穴更是巧,仔细看来无甚好.怪形异穴人厌看,如何子孙世袭官.只缘怪形君未识,识得裁穴却无难.识龙自合当识穴,已在《变星篇》内说.恐君疑穴难取裁,好向后龙身上别.龙上生峰是根ぼ,前头结穴是花开.根ぼ若真穴不假,盖从种类生出来.若不随星识根种,妄随虚穴凿山隈.
疑龙经1请君孰认《变星篇》,为钳为乳为分别.高低平地穴随身,岂肯妄下钳乳穴穴若不随龙上星,断然是假不是真.请君更好旧坟覆,贪星是乳巨钤局.外县京国多平洋,也有城邑在高岗.淮甸州县在水尾,夔峡山岭是城隍.随他地势看高下,不可执一拘挛也.千万随山寻穴形,此说断能辩真假.冀州壶口落低下,盖缘辅弼为垣马.太原落处尖似枪,盖缘廉破龙最长.建康落在坡平地,盖缘辅弼星为体.太原平坦古战场,熊耳为龙星可详.长安帝垣星外峙,巨武竹龙生出势.京师落在垣局中,狼星夹出巨门龙.太行走入河中府,入首连生六七存.入首虽然只是山,落处却在回环间.此与窝钳无以异,只在大小识形难.我观星辰在龙上,预定前头穴形象.为钳为乳或为坡,或险或夷或如掌.历观龙穴无不然,大小随形无两样.此是流星定穴法,不肯向人谩空诳.更有二十八舍间,星穴裁之最为上.大凡识星方识龙,龙神落穴有真踪.真踪入穴有形势,形势真时寻穴易.若不识形穴难寻,左右高低如何针且如龙形有几样,近水近山随物象.如蛇如虎各有穴,形若真时穴可想.龙有耳角与腹肠,鼻
疑龙经14颡如何却福昌.虎有鼻唇并眼耳,肩背如何却出贵看他形象宛在中,最是朝山识正龙.高低只取朝山定,莫言三穴有仙踪.千里来龙只一穴,正者为优旁者劣.枝上有穴虽有形,不若干龙为至精.龙从左来穴居右,只为回来方入首.龙从右来穴居左,只为藏形如转磨.高山万仞或低藏,看他左右及外阳.左右低时在低处,左右高时在高冈.朝山最是龙正穴,不必求他金尺量.正穴当朝必有将,有将便宜为对向.穴在南时北上寻,穴在北时南上望.朝迎矗矗两边摭,向内有如鸡见蛇.对面正来不倾仄,才方移步便欹斜.只将对将寻真穴,将若真时穴最佳.乳头之穴怕风缺,风若入来人绝灭;必须低下避风吹,莫道低时鳖裙绝.钳穴如钗壁隈,惟嫌顶上有水来;钗头不圆多破碎,水倾穴内必生灾.仰掌要在掌心里,左右挨排恐非是.窝形须要曲如窠,左右不容少偏陂;偏陂不可名窠穴,倒仄倾摧祸奈何!尖枪之穴要外裹,外裹不牢反生祸;外山抱裹穴如枪,左右抱来尖不妨.山来雄勇势难竭,便是尖形也作穴.只要前山曲抱转,针着正形官不绝.
疑龙经15穴法至多难具陈,识得龙真穴始真.真形定是有真案,三百余形穴穴新.太凡寻穴非一样,降势随形合星象.譬如铜人针炙穴,穴的宛然方始当.忽然针灸失真机,一指隔差连命丧.大凡立穴在人心,心眼分明巧处寻.重重包裹莲花瓣,正穴却在莲花心.真龙定是有真穴,只为形多难具说.朝迎护从亦有穴,形穴虽成有优劣.朝迎若是有真情,此是真龙断不疑.朝迎逆转官星上,小作星形分别枝.虽然有穴非大器,随形斟酌事随宜.大凡有形必有案,大形大穴如何断譬如至尊坐明堂,列班排牙不撩乱.出人短小与气宽,皆是明堂与案山.明堂宽阔气宽大,案山逼迫人凶顽.案来降我人慈善,我去伏案贵人贱.龙形若有云雷案,人善享年亦长远.虎蛇若遇蛤与狸,虽出武权势易衰.略举些言以为例,请君由此细寻推.周家农务起后稷,享国享年延八百.秦人关内恃威权,蚕灭诸侯二世绝.此言虽大可喻小,嵩岳降神出申伯.大抵人是山川英,天降圣贤为时生.祖宗必定有山宅,占得山川万古灵(阙).
附:疑龙十问
疑龙经16△一问抱养及僧道嗣续疑龙如何问君葬者乘生气,骨骸受福荫遗体.此说尚有一可疑,抱养之儿非己子.僧道嗣续是外来,如何却也能承继与君详论古人言,举此大略非徒然.骨骸受气荫遗体,此理昭我不容议.却将僧道并抱养,辨论如何同己子.此说诚然是可疑,固宜穷理细寻推.人家生出英豪子,便是山川锺秀气.山川灵气降为神,神随主者家生人.此山此穴认为主,即随香火降人身.古人尝有招魂葬,招魂天人可为样.招魂葬了祀事严,四百年间汉家旺.何拘骸骨葬亲生,只要祀事香火明.亦有四五百年祖,棺椁骸骨化为土.子孙千百尚荣华,人指此山谁是主.此山此穴有主者,神灵只向此家住.山川秀丽来为嗣,岂虑其家无富贵山川日夜有朝迎,生出为人亦如是.
疑龙经17乃知抱养与亲生,同受生灵无以异.故人接花接果义,与此相参非与是.后母却荫前母儿,前母亦荫后母子.只缘受恩与受养,如同所生并同气.以此言之在继承,只与香火无衰替.乃知招魂与抱子,僧道相承皆类此.
△二问公位疑龙如何问公如何分公位,父母生时无少异.间或生时有爱憎,死后何由别荣悴譬如一木同根生,一枝枯悴一枝荣.荣者芳日夜长,悴者日就枯槁形.此后遂有公位议,分长分中分少位.爱憎之说起于心,荣枯之说归于地.心有爱憎死却无,地有肥硗此近似.东根肥即东枝荣,西枝硗云西枝瘁.要知此说未为当,似是如非当究理.左长前中右少位,此说当初自谁起.请君来此细排详,因别长男中少位.震为长子居左方,坎为中男坐来冈;艮为少男坐东北,乾统三男居坎傍;坤为地母西南位,长女东南中午地;兑为少女在西方,此是乾坤男女位.若以此法论阴阳,男居左傍女西厢.
疑龙经18中子后龙中女向,自有次第堪推详.爰自萧梁争公位,却以玉鹅埋震地.震为长子起春宫,遂起争端谋玉器.公位之说起于斯,断以长震中居离.少居兑位四同长,五与二位分毫厘.六与少男无差别,七与长男同共说.八与五位共消详,九与三男排优劣.此是河图分九宫,上远一四七相同.中元二五八同位,下位三六九连此.后来执此为定议,只就河图分次第.
△三问公位盛衰疑龙如何
问君公位虽能别,或盛或衰是何说也有先盛后来衰,也有衰尽复萌孽.此理如何合辨明,时师廖以水宫折.不知年久世成深,岂有长盛无休歇山川之秀虽盘固,气盛气衰有时节.代代长盛者无他,后来接续得吉多.衰者后来无救助,年深气歇渐消磨.凡言公位勿固执,先看其人数代祖.新旧数坟皆是真,新者必为旧者助.如是之家世民昌,福禄未艾不可量.是真不必问大小,积小成大最为妙.是者一坟非者多,纵
疑龙经19有大地力分了.譬如杯水救薪火,水少火多难救祸.是多非少反成吉,譬如众水成江河.岂无一穴分公位,不取众坟参合议.大地难得小易求,积累不已成山丘.众坟合力却成大,人说小地生公侯.那堪大地有数穴,世世公侯不休歇.凡观巨室著姓家,必有大地福无涯.子孙百世虽分散,内有救地多荣华.一穴大地荫十世,小地千坟亦如是.骐骥千里迸一日,驽马十驾亦追至.图大不得且思次,此事当为知者议.
△四问阳宅阳宅疑龙如何
问君阳宅要安居,此与安坟事一如.人家无坟有善宅,宅与阴地力无珠.大凡阳宅性穴小,穴小只宜安坟妙.小穴若为轮奂居,气脉伤残俱凿了.况是子孙必众多,渐次分别少比和.一穴裂而为四五,正偏前后岂无讹大凡阳宅要穴大,宽阔连绵又平伏.前头横玉面前宽,可为市井于内外.如此方为阳宅居,窄小难容君莫爱.
疑龙经20△五问阳宅阳地大小如何
问君阴阳有两宅,古人此事要分别.吕才详论有成书,论己分明无别说.要知居止只要势,水抱山朝必有气.忽然陡泻朝对倾,破碎斜倾非吉地.下手回环朝揖正,坐主端严无返柄.纵饶小大也安和,住得百年家业盛.葬穴宜小居穴大,葬穴侧立居穴宽.
△六问主客山疑龙如何
问君主客皆端正,两岩尖圆两相映.主是三山品字安,客亦三山形一般.客山上见主山好,主山上见客山端.此处如何辨宾主,只将水抱便为真.水城反背处为客,多少时师误杀人.凡观疑穴看堂局,堂局真处抱身曲.忽然平过却如何,即以从缠分部属.缠送护托辨假真,朝山无从托龙身.朝山直来身少曲,真龙屈曲不朝人.
疑龙经21△七问形真假疑龙如何
问君龙固有枝干,识得枝中干分乱.故为干上忽生枝,枝上连生数穴随.此是枝龙间旺气,譬如瓜蔓始生枝.分枝枝上连生子,生子之形必相似.或如人形必数穴,禽兽之形必同列.凡为形穴必两三,盖缘气类总如一.是故流形去结实,连生种类配偶匹.蛇形必定有雌雄,虎形相配无单只.大山峡里莫寻蛇,恐是高山脚溜斜.若是真蛇有鼠蛤,如无鼠蛤是虚花.或是蜈蚣出面来,亦有蚰蜒为案砂.大山猛勇莫言虎,恐是朝迎为主住.重峰拜舞似虎行,若是真虎无阙屏.更有肉堆狮子案,如无此案是朝迎.凡辨真假易分判,若是假穴无真案.若是真形案必真,人形人物两相亲.兽形降伏如贪噬,禽形必有条为系.龙形云雷象近水,月形星案前陈起.凡是真形有真案,试以类求当识算.
疑龙经22△八问干作枝衰疑龙如何
问君前经论贵贱,上是侯藩次州县.干龙多是生王侯,枝作干龙亦蕃衍.此说分明尚有疑,试举一说为君辨.前言盛衰固有为,枝上又生数条枝.节节为龙自有穴,已作未作气自随.胡为上作下必歇,亦有下作上必衰.既饶气脉相连接,自有气脉非相依.如何盛衰尚关属,为君决此一狐疑.盖小枝龙气脉短,又出小枝无转换.随龙附气气不长,大势上连枝上干.干头未作枝先兴,枝上未作干先荣.枝上未作干后作,干长枝短力难争.恰似一瓶生数嘴,嘴小口大生水利.不从口出嘴长流,口若尽倾嘴无水.又如大树生小枝,小枝易瘦大枝肥.大枝分夺全气去,小枝不伐自衰赢.更看新作与旧作,年年深浅自可知.
疑龙经2△九问穴有花假疑龙如何
问君前论穴难寻,唯有朝山识幸心.高低既以朝为定,真穴自可高低计.只缘前后有花假,假穴在后亦堪下.花穴多生连案前,朝山对峙亦如然.若将前相为证验,前后花假便不偏.到此令人心目乱,更有一说与人宣.假穴断然生在后,龙虎虽端涯必溜.穴中看见龙虎回,外面点检山丑走.花穴如何生在前,盖缘连臂使其然.连臂为案横生穴,案外有脚铺茵毡.其间岂无似穴者但见外朝尖与圆.疾师误认此花穴,不知真穴秘中垣.前花后假人少识,此法元来秘仙籍.景纯虽然不著书,今日明言不容惜.花穴最是使人迷,后龙断妙朝又奇.如何使人不牢爱,只有一破余皆非.案山必然向里是,花穴无容有回势.朝山只有顶尖圆,定有脚手丑形随.若登正穴试一看,呼吸四围无不至.又有花穴无人知,龙虎外抱左右飞.盖缘正穴多隐秘,或作钗钳或乳垂.龙虎数重多外抱,龙上看虎左右归.
疑龙经24虎上见龙左右抱,或从龙虎上针之.不知止穴尚在内,凡是穴郛曲即非.曲是抱里非正穴,请君以此决狐疑.
△十问博换疑龙如何
问君寻龙莫失踪,三吉自有三吉峰.前去定作贪狼体,时时回顾火星宗.及至剥入辅弼去,犹作小峰顾祖宗.如何变星剥换了,却与前说事不同.盖缘干龙行千里,一剥一换一峰起.由贪入巨入禄文,次第入廉武里.破军尽变入辅弼,每星十二大盘屈.蛇行鹅顶鹤爪分,失落低平骏马奔.如此行来又数程,博换变易又前行.前行直到藩垣里,四外有山关水至.低平尚有辅弼形,此是入垣寻至止.干龙行不问祖宗,枝上顾祖却不同.干上剥换节节去,枝上落穴必顾宗.干龙一变少亦九,多者或至十二重.一星十二节始变,周而复始换头面.贪尖巨方小卧蚕,如此周围换尽贪.换贪若尽即入巨,亦如贪狼数节去.多至十二少九变,却变禄星分台去.禄存节数如贪巨,换了文廉又至武.博换若周即转星,辅
疑龙经25星三四弼起程.弼星入手必平漫,辅星入首多曲形.此是变星变尽处,变尽垣城四外迎.凡观一星便观变,识得变星知近远.远从贪起至破军,换尽龙楼生宝殿.虽然高耸却不同,还是尖峰高山面.一博一换形不同,岂可尽言顾祖宗君如识得变星法,千里百里寻来龙.谁人识得大龙脊,山正好时无脚力.裹费不惜力不穷,其家世代腰金紫.凡看变星先看断,断处多时星必变.如此断绝曲屈行,高入青冥变鹤形.鹤形渐低必断绝,断绝复起是变星.却从变星辨贪巨,或是廉文武禄存.只以变星逆求程,识得变星节数法.不必论程穷脚力,只从变尽至弼星.岂愁不识得垣城
附:卫龙篇
疑龙经26辅弼入垣星既晓,缠送护托皆明了.如何尚有傍明星,此星能明最精妙.左侍右卫形如何,此龙生处苦无多.除却天池并夹辅,高山顶生有平波.天地之水满则溢,侍卫之水随龙入.深入坎井不闻声,恰似尾闾没无疏.道是天地又却非,二山环合使人疑.不知龙自不央过,两边侍卫贴身随.要在前侍并后卫,只有一丛贴身体.正龙高枝侍卫低,前池未满后池继.看来彷佛似天地,只有流泉活处低.或由田源水入次,或有干窠如环随.两池相逐前后卫,两池相夹左右同.此是贵龙亲待卫,高处是首低是尾.只观水流与不流,水若深潜是卫气.龙身若有此真形,一百里外垣城生.分垣远去似不顾,垣穷尽处面前横.垣中横水从中过,远缠如带五里生.坦前外列如打围,坦气足时无缺破.垣前水直入垣来,曲转东西垣亦开.
疑龙经27却有随龙小溪涧,弯环抱体常低徊.横城水绕太微势,直朝射入紫垣气.百源来聚天市垣,一水抱曲是天园.更有天苑内无润,却有大水环三边.平洋宛然是紫气,河中河曲是天市.关中只是天苑垣,伊洛亦合是天肆.京师华盖是前星,东京三水入中庭.燕山最高象天市,天市碣石转抱萦.太行之东有天市,马耳峰上有侍卫.长江环外有三结,三结坦前水中列.中垣巳是帝王州,只是垣城气多泄.海门环合似天市,天目天池生侍卫.万里飞腾垣外色,海外诸峰补垣气.盛衰长短固有时,亦是山川积气围.略举诸垣与君说,更有难言谁得知上相次相既列上,上将次将必也两.上卫次卫必居中,所论卫龙合天象.山川之气上为星,星辰列次应出形.仰观星象储察理,卫龙内坚随龙行.只是贴身不关峡,以此可见天地情.略言侍卫贴龙体,详别流星入无底.卫山环合夹龙身,此是垣关常紧闭.屠龙不如且抵,多龙少却成痴.大言无当下士笑,或笑或取吾何辞.
筹善建站,长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jg/47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