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金融犯罪实战思考虚拟货币被控集资诈骗案中

发布时间:2021/8/31 11:29:12   点击数:
北京湿疹专业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210405/8814708.html
医院订阅哦!往期目录:1.从32起无罪、取保亲办案例,总结刑案成功辩护的5条金律2.遇上刑事案件,专业才是陌生人社会里最硬的关系3.哭泣的男人4.无罪为王:从无期到无罪,非法集资案的全辩护成功经典5.私募、众筹及P2P平台涉嫌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分析与辩护方法及有效、无罪辩点归纳6.赢辩——金融犯罪案件无罪辩护律师手记(三)

金融犯罪辩护实战思考

虚拟货币被控集资诈骗案中的六个难点问题

张王宏:金融犯罪案件辩护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暨金融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

一、虚拟货币中的道具商品问题ICO(虚拟货币首次币发行)本身是一个高回报的商业行为。不能仅仅依照涉案商品价值较低,而定行为人涉嫌集资诈骗。诈骗犯罪的认定不能脱离主观上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而集资诈骗罪的推定,要依据相关司法解释共计14种方法来具体认定。关于涉案商品,没有合乎法律规定的司法鉴定结果,单单根据在案部分人员的供述,就认定涉案产品价值过低,不符合法律规定。退一步讲,道具商品,也可能涉及传销,也可能涉及非吸,仅仅认定了道具商品,不能依此认为在案人员都是集资诈骗行为人。二、案件定性问题根据既有判例,涉虚拟货币刑事犯罪,虽然可能涉及非法集资,但往往都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定罪。比如()川刑初号高俊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中,案件最初以集资诈骗罪立案,后来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批捕,庭审中,公诉机关对全部两名被告人的指控罪名变更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高俊、吴彩利用网络投资平台出售虚拟货币,诱骗他人购买后再发展其他人继续购买加入,最后,法院对该案被告人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定罪处罚。笔者搜集了个不起诉案例,及73份涉虚拟货币犯罪的判决书,其中88%的案件被认定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三、部门规章文件禁止的是ICO融资、集资行为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号)(以下简称《通知》)。在《通知》中,央行确认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但并不禁止投资和买卖比特币。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次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做出规定,是将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民事权利,是对民众所拥有虚拟货币的法律保护。年8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发行虚拟货币筹集资金的,应当进行非法集资行政调查。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禁止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年1月1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变相ICO活动的风险提示》,年1月17日,央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相关法规、文件,禁止的是虚拟货币发行、兑付中的集资、融资活动。如果行为人所从事的,是购买、持有虚拟货币,则其行为是融币、投资的行为,并非融资、集资行为。四、违法性认识可能性问题虚拟货币发行、兑付等问题,往往超出一般民众的的认知范围,甚至也超出不少专业法律人的认知范畴。年1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信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银发〔〕号)确认比特币不是法定货币,但认可其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次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做出规定,也是首次将网络虚拟财产归入民法保护范围。虽然年七部委公告仅否定代币、虚拟币的法定货币属性,并禁止代币、虚拟币发行融资活动,年1月,中国互金协会发布《关于防范变相ICO活动的风险提示》,但都没有否定私人间持有、流转虚拟币的合法性,更未否定虚拟币的财产属性。如果涉案虚拟货币的发行,与互金协会发布最新风险提示基本同步,则对一个多年来民间可以合法持有的虚拟货币,要求行为人在国家相关部门发布最新风险提示的当时,就能意识到发行虚拟货币(ICO)突然变成了违法甚至犯罪,显然是强人所难。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两阶层论中主观阶层中的违法阻却事由。没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行为,不应认定为犯罪。所以,案件认定,不应在事后,以行业内法律、金融专家的判断,根据新出台的部门风险提示,代替一般社会公众的认知。五、集资诈骗的主观犯罪故意认定首先,要看行为人是否明知涉案公司没有实际生产经营。涉案产品有无开发和生产,往往涉及商业秘密,而现实中的生产、制造,又可能存在代工、定制、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行为人如果与涉案公司经营者,是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关系,或者是朋友关系,则不能强求其明知经营方有生产、经营活动。其次,集资诈骗的主观心态,要求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失均不构成。在笔者办理的孙某某被控虚拟货币集资诈骗案中,被告人基于促成朋友商业运作的搓合愿望,介绍了区块链运营规则、运营团队,在事发当时看,这些团队、平台并不涉及犯罪,也没有案底,不能仅仅以其介绍行为,就推定行为人具有集资诈骗的故意,也不能从事后客观归罪的方法,认为其在当时,就明知涉案公司实施集资诈骗。最后,如果根据在案证据,行为人的非法占有故意,均由同案供述推定,则一方面仍需要客观证据支撑。原因是根据刑诉法五十五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另外,注意不同在案人供述间,是否存在矛盾。如果供述存在非法取证的可能,证据不能排除合理怀疑,且供述内容不符合正常逻辑与生活经验,同时又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jg/4689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