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分布 >> 现代发酵技术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3.2提高发酵效率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特异性地产生专一性酶修饰中草药的结构,同一些化学反应相比,中草药发酵的条件较为简单、专一、安全、经济等,并可对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益生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过程中可大量释放胞外酶,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这些酶或可分解植物细胞壁中纤维素、果胶质、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致密结构,促进植物细胞中活性物质的释放,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对一些生物活性大分子物质进行修饰,获得一些空间结构更稳定或生物活性更高的新物质。现代发酵技术是实现中草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融合了高科技水平与传统发酵的新型制备工艺,而且生产操作简单,所得发酵产物精确,制剂也方便,更利于实现量产。研究发现,黄芪采用发酵方法提取的黄芪多糖量是传统药煎法提取量的%~%。3.3降低中毒副作用益生菌可显著分解中草药发酵过程中的有毒物质,从而显著降低药物使用的毒副作用。大黄生用泻下作用剧烈,较易引发腹痛、恶心等反应。大黄泻下的直接作用的是结合型蒽醌衍生物,其中以二蒽醌番泻苷为功能最强烈的成分,在以往中医临床中,为了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和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常采取不同方法对进行炮制,分解或破坏结合型蒽醌,缓解其对机体的毒副作用。而采用现代发酵方法对大黄进行炮制,则大大提高了蒽醌类物质的提取量,并显著改善泻下和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例如用酵母对蒽醌类成分进行发酵后,总蒽醌含量显著提高,而主要起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含量明显降低。此外,作为抗菌、抗病毒的主要效应成分的游离型蒽醌的含量则提高了%,减毒增效的作用大大增强。中草药发酵可通过微生物的转化作用将有毒物质分解,或者修饰药材中的毒性成分,从而使其毒性逐渐降低或者彻底消除。3.4产生新活性物质益生菌在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的过程中,药物释放的某些成分或可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益生菌在发酵中草药培养基中的特殊环境中改变了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产生一系列丰富的初生或次生代谢产物,有些代谢产物可对机体产生功效良好的药物,此外,以中草药一些成分为前体,经酯化、氧化、葡萄糖基化、异构化、甲基化、去甲基化、乙酰化等多种生物转化途径,可生成新的化合物。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三七根进行发酵后,人参皂苷RH4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以往的炮制过程中,人参皂苷RH4从未被发现,这说明微生物转化可产生新型物质,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发酵时三七须根的某些皂苷被微生物转化为人参皂苷RH4,此为现代发酵产生新活性物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4中草药发酵的关键技术4.1筛选适合发酵的中草药中草药作为发酵的基本原料,包括单味中草药或复方中草药,而筛选针对具有特定活性功能的发酵中草药是发展中草药发酵制剂的技术基础。研究证明,连翘等中草药的发酵产物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苦参等发酵产物的抑菌效果则较低,其他中草药的发酵产物未见有抑菌能力。不是所有的中草药经过发酵后均可抑制病菌,筛选开发合适的中草药和发酵方法,应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条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4.2选育优良发酵菌种采取优良菌种进行发酵是现代发酵中草药的关键。微生物的多样性为现代中草药发酵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菌种,每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物特性,在中草药发酵中可发挥出不同的效果。真菌具有种类繁多、次级代谢产物丰富、培养环境较为简单等特点,并且可以产生促进分解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类等大分子物质的活性酶,这些特点决定了真菌强大的分解代谢能力,为现代发酵中草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思路。传统发酵中草药中利用的菌种多为自然菌,比如中草药淡豆豉,用纯种细菌发酵淡豆豉,以染料木素和大豆黄素为指标检测主要发酵后的有效成分后,纯种细菌发酵可以保证淡豆豉生产的稳定性和产量的提高。而目前发酵中草药一般采取单一菌种纯种发酵。除了在日常中筛选具有优良发酵能力的自然菌种外,还可利用实验室方法对菌种进行改进,例如物理化学方法的诱导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4.3优化中草药发酵条件
为了使发酵菌种的转化能力得到提升,获得更多的目标产物,应着重优化培养基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比例,制定更科学的发酵工艺。不同物质中的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脂类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差异性较大,筛选合适的菌种、培养基和培养环境等成为现代发酵技术的一项先遣条件,只有进行最合适的发酵工艺,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培养基中的中草药成分,释放和产生更多的生物活性成分。4.4活性成分与药理模型筛选
中草药本身的成分和结构相当复杂,而中草药在机体内的药理作用更是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一个过程,另外包括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及发酵后产生的多种新型化合物,使得从复杂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出可以利用的活性物质成为现代发酵中草药的关键点。合理的药理模型有助于对发酵产物中有效成分的筛选和提取,并且是建立中草药多靶点作用模式的重要保障。相关研究证明,苷类中草药需在机体肠道内经过其中的微生物发酵作用后转化为苷元后才具有药效。通过外部模拟肠道内的环境,并且利用微生物将原型药物苷转化为能够被机体快速吸收利用的苷元,为进一步提高苷元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和苷元的产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关数据证明,建立体外模型将药材中苷类成分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苷元,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更可将中间体开发为新剂型,并且符合现代中草药发酵的客观要求。5小结与展望
现代发酵工艺在基础理论和研究阶段都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对复方中草药的研究内容还很少,能够量产和被市场利用的发酵新药仍较少。研究发现,现代发酵工艺面临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如中草药自身体系的不确定性、中草药原料本身所含成分的复杂性、中草药发酵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微生物生长特性的多样性及在中草药活性成分的不明确性等都限制着发酵中草药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还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代发酵工艺,例如优良菌种的选育和纯化、多种微生物复合发酵工艺的研究运用、发酵机理的研究过程、发酵中草药如何进行筛选和多维评价体系的设立等方面。我国在中草药方面的利用经历了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累积和历史沉淀,在具体的应用中是非常占有优势的,所以不仅要继续发扬中医勇于探索的精神,还要继承这些优越的技术,将其和现代科学技术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分析其原理,探索其规律,继而推广到不同的中草药中。当前,我国畜牧业的抗生素的乱用和其药物残留问题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发酵中草药具有“高效、量少、安全”等特点和优势。中草药原料经过微生物的充分发酵后可释放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来提高中草药的药效,降低其使用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所产的部分酶系可以帮助动物快速消化饲料,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和发酵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必将进一步推动现代中草药发酵工艺技术的研究,从而加强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中医药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注:本文由生物饲料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BFC)小编整理发布,如有任何建议或意见及投稿等,请您加小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fb/4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