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分布 >> 灵芝功效之控制糖尿病系列1调节血糖
调节血糖,减轻糖尿病并发症(上)
很少有一种病像糖尿病一样,会”从头到脚”波及全身众多器官。
简单的说,”糖尿病”就是身体利用葡萄糖的机能发生障碍,血液里的葡萄糖虽送达各组织细胞,却不得其门而入,饥饿的细胞只好拜托大脑引发食欲。可惜不管怎么补充,葡萄糖仍进不到细胞里,于是血液里的葡萄糖浓度不断升高,形成”高血糖”;过多的葡萄糖也会经由肾脏排出,以致产生”糖尿”。
葡萄糖要被细胞有效利用,全赖胰脏里的胰岛细胞所分泌的胰岛素。这种激素的功能就像”开门的钥匙”,一旦没有钥匙,或是钥匙和细胞大门的钥匙孔对不起来,葡萄糖就会变成血液里的回转寿司。
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糖尿病,即为”1型糖尿病”,起因于免疫系统把胰岛细胞当作敌人攻击,算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须终身施打胰岛素,所以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原本以带有这方面基因的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但近几年,成年后才发病的人也不在少数,推测可能和病毒感染、环境里的化学毒素、情绪压力等因素扰乱了免疫系统有关。
不过,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还是属于”2型糖尿病”,他们的胰岛细胞虽然功能正常,却因为细胞有”胰岛素抗性”,而开不了细胞大门。由于患者多半有”吃太胖”的特质,所以又被称为”肥胖型糖尿病”。这在以前可是中老年人才有的”福利”,但随着饮食习惯改变,年纪轻轻得病的比例也愈来愈高。
01
糖尿病的致命威胁在并发症
葡萄糖是细胞正常运作的能量来源,长期缺乏葡萄糖的细胞只好拿蛋白质和脂肪作为替代能源。挖东墙补西墙的结果是:所有营养素都无法各司其职,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废物(氮和酮体)也随之大增,身体自然乱成一团。这也是为什么长期高血糖的人,除了”多喝(易渴)、多吃(易饿)、多尿”的三多症状之外,还容易头晕、疲倦、乏力、手脚发麻、体重下降的原因。
至于那些在血液里愈堆愈多的葡萄糖呢?想想看一锅糖水在小火慢滚下,从清澈逐渐焦褐黏稠的过程,就不难理解这些葡萄糖在血液里经过自由基的氧化作用、免疫细胞的发炎反应,并与其它的酶类产生化学变化之后,对心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的损害。
患者一开始可能只是抵抗力差、容易感染、伤口愈合慢,或是合并出现高血压、高血脂或动脉硬化,但十几、二十年后,很可能进一步导致心肌梗塞、脑卒中、肾病变、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糖尿病足(截肢)和阿兹海默症等重症。
没有人想要过那么糟的日子,却有八成糖尿病患会走上这条路。因为多数患者一开始吃药的效果虽然不错,但随着抗药性的产生,血糖会愈来愈难控制。有些2型糖尿病患到最后也得注射胰岛素,那是因为在细胞缺糖的情况下,身体不断要求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细胞过劳而提早阵亡。所以别说”治愈”糖尿病了,事实上连”控制”都很难,没失控就不错了。
02
多管齐下才能控制糖尿病
根据过去的临床经验,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降血糖,效果比较理想,但也只能推迟而非阻止糖尿病恶化。因为目前仍没有办法解决胰岛细胞日渐衰竭的问题,一旦胰岛细胞全毁了,糖尿病就成了一辈子的事。
况且,光控制血糖是不够的,那只能减少神经、视网膜和肾脏方面的病变;想要预防血管病变,得维持正常的血脂。另外还要控制好血压,才不会加速肾脏、视网膜和心血管病变的恶化。体重过重的糖尿病患则须减重,哪怕只有减少5%,都能显著改善各种糖尿病引起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
03
灵芝保护胰岛细胞,调节、稳定血糖
治疗糖尿病要顾及的面相实在广泛,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一手包办,然而奥妙的灵芝就像个好媳妇般面面俱到,包括目前西药做不到的”保护胰岛细胞”。
研究人员先给老鼠注射化学药剂破坏胰岛细胞,形成1型糖尿病。未接受治疗的老鼠,胰岛细胞几乎全数阵亡,然而有吃灵芝多糖的老鼠,不仅保存部分胰岛细胞,残存的细胞还会不断增生,每个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也比较多。此消彼长之下,老鼠的血糖自然获得改善。
对于饮食或肥胖造成的2型糖尿病,灵芝多糖和三萜也有降血糖作用。综合这些成分”有效”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1)减轻发炎反应,降低胰岛细胞伤亡。
(2)抑制淀粉或肝糖分解,减少葡萄糖生成。
(3)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即降低胰岛素抗性),加速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让更多葡萄糖可以进到细胞里。
此外,灵芝对于正常动物也有稳定血糖的作用:只吃葡萄糖的老鼠,由于胰岛素升得快、降得快、浓度较低,因此10分钟后血糖浓度便急剧升高;同时吃葡萄糖和灵芝提取物的老鼠,由于胰岛素缓慢上升,但浓度持续增加,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所以血糖上升缓慢,也不会升得太高。
换句话说,灵芝可以降低食物的”升糖指数”,不仅对胰岛细胞有保护作用,还能预防糖尿病发生,并减少脂肪累积。
END以上文字内容来源于吴亭瑶《灵芝,妙不可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源:摄图网、包图网。
扫描上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fb/44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