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半天腰 >> 半天腰种类 >> 福建省南平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省级文
南平,福建省地级市,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辖2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总人口万,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福建省级文明城市。
一、历史沿革
1、东汉建安初分侯官北乡置南平县,属会稽南部都尉。三国吴永安三年(年)后属建安郡。西晋太康初改名延平县,仍属建安郡。南朝宋泰始四年(年)废入建安县。
2、五代晋天福八年(年)王闽以延平镇置镡州。开运二年(年)地入南唐;次年州废,改置延平军。南唐保大四年(年)升为剑州,六年置剑浦县为州治。宋为南剑州治。
3、元属南剑路;大德六年(年)复名南平县,属延平路。明、清属延平府。历为州、路、府治。年废府留县,年属北路道(次年改称建安道)。年直属福建省。
4、年属第二专区,年改称南平专区。年析南平县城区及东坑、塔下等五乡设南平市(县级),属南平专区。年撤县设市。年属建阳地区。年行政公署迁驻南平市,建阳地区改名南平地区。年南平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改设延平区;年,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南平市政府由南平市延平区迁至南建阳区。
二、地名来历
东汉建安初置南平县,以“平定南疆”之意得名。
三、风景名胜
1、茫荡山俗称懵懂洋,位于延平区西北部,山上千峰竞秀、万岩争奇,有仙人叠石、哈蟆石、百丈飞瀑、天湖、瑞龙桥、晴雨树等胜景几十处。
2、溪源峡谷。位于延平区以西五里处,风光漪丽,景色秀美。
3、下洋水世界亲子乐园。建于年,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户外体验、水上游乐、生态休闲、登山健身,亲子游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4、明翠阁。位于延平区建溪旁,依附于凤冠岩上。明代建时为观音阁,清康熙三十一年(年)全阁扩建,改名为明翠阁。明翠阁雄踞高岩,俯瞰闽江,建筑群紧贴悬崖峭壁。攀绕而上,“五步一亭,十步一阁,廊腰漫回,蟾牙高啄”。
5、建阳(卧龙湾)武夷花花世界景区。位于建阳城郊,潭城街道考亭璞石村,是一处集观赏、游览、科普、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花园。
6、黄坑景区。位于建阳区西北部,地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中国箸博物馆、朱子文化公园、五福洋水库、十里长涧景观长廊、三峡畲族风情园等景点。
四、南平政府(行署)驻地三次“搬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南平行政区划多次调整。年5月,闽北大部分县解放,设第一、第二专区,年3月,第一专区改建瓯专区(9月改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南平专区。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并增设南平市(县级),作为当时的专区驻地。
第一次“搬家”,是年9月,南平专区驻地由南平市(县级)迁驻建阳;
第二次“搬家”,是年10月24日,驻地又从建阳迁回南平市(县级)。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专区设立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同时改设为延平区,南平市政府所在地,随之变为延平区。
第三次“搬家”,延平地形复杂,山谷纵横,地面高程起伏大,规划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奇缺,交通、通信、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发展空间受到较大限制;中心城市功能不全,人居环境差;延平区偏居于整个南平市域的最南侧,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弱化,极大地增加人流和物流成本,严重地影响了城市要素集聚功能和中心城市拓展。基于以上因素,南平市政府从延平搬到一百公里之外的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