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价格 >> 与灵芝同出一门,拥有超强抗癌抗氧化
看过甄嬛传的朋友,一定对剧中让人步步惊心的各类香料、中药印象深刻,什么熏香催情、麝香致流产、欢宜香化学绝育等等等等。不过,作为年中华文化的结晶,中草药可不只是后宫的争宠利器,还是古人救死扶伤必备的“仙丹”。
今天派派就准备带大家认识一味,名贵程度与冬虫夏草不相上下,具有独特抗癌功效和抗氧化能力,被古人称作“森林黄金”的中药——桑黄:
01
桑树上的黄金
桑黄是一种珍贵的大型药用真菌,它生长在桑属树木的树干上,菌盖呈黄褐色,于是得名“桑黄”。桑黄在我国的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北的长白山林区,在整个远东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俄罗斯也均有分布[1]。
桑黄长得就像块干巴巴的木片,看着就让人很没有食欲,谁也想不到这块“木片”居然是真菌界的抗癌新星,还有神奇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
干巴巴的桑黄长得有点像同为多孔菌的灵芝
中医里的桑黄
桑黄在古代中医里有很悠久的应用历史,许多中医典籍如《药性论》、《酉阳杂俎》、《本草纲目》等都记录了桑黄的药性和使用方法,《神农本草经》更称赞桑黄“久服轻身、不老延年”[2]。
桑黄在古籍中的应用记载,按功效主要分为活血止痛、补虚、收敛止血固涩、清热解毒等,被用于治疗痹症、气虚血虚、瘰疬溃烂等症;它同时还具有提升人体机能的作用,也被用作一种日常补药[2]。
02
小蘑菇,大能量
桑黄不仅是珍贵的传统中药材,研究者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对桑黄进行了大量药理实验,发现桑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与真菌多糖[1]。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主要在植物中发现的物质,最著名的当属绿茶中的儿茶素与莓果中的花青素,许多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的功效[3]。和花青素一样,桑黄中的黄酮类物质也可以清除体内会造成氧化损伤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4][5]。
富含花青素的知名抗氧化食品:蓝莓
桑黄vs肿瘤
桑黄中还有一种叫做桑黄多糖的真菌多糖,这一种多糖类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并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7][8][12],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6][12]。在东北林业大学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桑黄提取物可以抑制小鼠身上的黑色素瘤[7]。
全新的抗生素?
日本的《原色日本菌类图鉴》中有对于桑黄治疗淋病等疾病的记载,这或许就与桑黄的抑菌能力有关。桑黄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细菌[9],甚至可以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一种对抗生素耐药性极强的细菌[10];在面临抗生素短缺危机的当下,桑黄或许是藏着新抗生素的宝箱。
03
草药们的殊途同归
抗癌抗菌抗炎的“三抗”能力让桑黄成了中药材中炙手可热的“超新星”,针对它的现代医学研究也呈现一片大好的趋势,但就像其他的传统中药材一样,桑黄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能好怎”(能用吗?好用吗?怎么用?),还有确认具体物种和难以专症专治的难题[11]。
大量中药材的现代医学研究难点是由物种分类不清和用药方法混杂造成的
桑黄的影分身术
目前被中外学者作为“桑黄”研究的菌类主要有三种:裂蹄热带孔菌Phellinuslinteus,暴麻子桑黄P.baumii,桑黄孔菌属桑黄Sanghuangporussanghuang[11];不仅在药材市场中,连研究者们都对“桑黄”具体是哪一类物种争论不休。在研究桑黄的各种学术论文中,这三种真菌都有出现,古医书中的“桑黄”甚至可能是很多种相似真菌的统称。
桑黄很可能是长相类似的好几种真菌的统称
对何症下药?
药材也会有专攻术业,但桑黄的对应症状过于广泛;它不像明确可以“消肿止痛”的柳白皮或“截疟退黄”的青蒿,桑黄又是被用于治心肺受热受暑,又是被用于治瘰疬溃烂,这对于在现代医学中确认桑黄的专攻方向无疑是不利的。
从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目前中药材研究的最佳成果
中药材通常是组团打boss的“战斗模式”,这让对每种药材中的有效物质研究难上加难;一碗黑乎乎的药汤混合物中可能藏着成百上千种有效物质,甚至可能彼此反应生成新物质[13]。要像从柳树皮中提取阿司匹林、或者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一样找出其中那个最有效的物质真的是难于登天。
桑黄面临的难题也是大部分中药材的难题,要从古老而庞大的药材宝库中运用现代科学手法寻找那些真正有用的物质需要人力、物力和长久的复杂实验。桑黄到底能不能成为可以广泛使用的抗癌抗菌药物,还是要交给时间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来决定。
——END——
参考文献
[1]吴长生.药用真菌桑黄化学成分的研究,山东大学,().
[2]张维博etal.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39,-().
[3]“Flavonoids.”LinusPaulingInstitute,1Jan.,lpi.oregonstate.edu/mic/dietary-factors/phytochemicals/flavonoids#cardiovascular-disease-prevention.
[4]昝立峰.粗毛纤孔菌与椭圆嗜蓝孢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吉林农业大学,().
[5]程鑫颖,包海鹰,丁燕Kim,Y.H.瓦宁木层孔菌中5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菌物研究.9,-().
[6]吕辉.桑黄多糖及黄酮抗肿瘤活性比较研究%J中医学报.33,27-29().
[7]Zhou,C.,Jiang,S.S.,Wang,C.Y.,Li,R.Che,H.L.DifferentimmunologymechanismsofPhellinusigniariusininhibitinggrowthoflivercancerandmelanomacells.AsianPacificjournalofcancerprevention:APJCP15,-,doi:10./apjcp..15.8.().
[8]王贵宾.真菌多糖诱导肝癌细胞系凋亡的初探及对EHV-1疫苗的免疫调节作用,东北林业大学,().
[9]孟庆龙,潘景芝,陈丽王琦.桑黄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J食品科学.32,56-59().
[10]12Cho,J.Y.,Kwon,Y.J.,Sohn,M.J.,Seok,S.J.Kim,W.G.Phellinstatin,anewinhibitorofenoyl-ACPreductaseproducedbythemedicinalfungusPhellinuslinteus.Bioorganic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21,-,doi:10./j.bmcl..01.().
[11]Zhou,Li-Wei,etal.“GlobalDiversityandTaxonomyoftheInonotusLinteusComplex(Hymenochaetales,Basidiomycota):SanghuangporusGen.Nov.,TropicoporusExcentrodendriandT.GuanacastensisGen.EtSpp.Nov.,and17NewCombinations.”FungalDiversity,SpringerNetherlands,26Apr.,link.springer.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jg/4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