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散关
宝鸡周边风景名胜较多,东北有气势不凡的佛教圣地扶风法门寺,正东有终年积雪、景色优美的眉县太白山,西南有七彩凤县,西北有道教圣地龙门洞、一望无际的关山大草原,凤翔的东湖、歧山的周公庙也远近闻名近年兴起的大水川、九龙山风景区都是游人如织。这三年多时间,因交通便利、自己有了小轿车,这些景点都自驾游玩过了,要想在近处找个有点名气的去处,还真一时想不出来。
前段时间,工作一直很忙,弄得人疲惫不堪,真想好好放松放松,给自己减减压。上个周末,难得有空,想就近转一转,苦思冥想了半天,忽然想起了几次过其门而未入的大散关,就和妻子早早地驱车前往了。
1大散关亦称散关,为关中四关(东潼关、南武关、西散关、北萧关)之首,为西周开国元勋散宜生的封地“散国”的关隘,故称“散关”,距今有多年的历史。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距市区约19公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有“川陕噤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老子当年过散关,在此写下了字的《道德经》;楚汉相争时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三国时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南宋时为南宋与金国的国界线。正如《史记》所载:“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一以固关中”,由此不难看出,大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当之无愧的军事战略地位。
这几年,有几次从川陕公路往返于凤县,每次看到秦岭,都禁不住叹服大自然天造地设的鬼斧神工。秦岭这条突兀升起的绵长山脉,满山碧绿,一望天际。秦岭地势北仰南倾,北麓山势陡峭雄伟,形成了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属温暖带气候;秦岭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属亚热带气候。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也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2
十点半左右,我们就到达了大散关的关口。大散关面南背北,一下车,二层门楼上陆游的著名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朱红色大字赫然在目,门中央启功老先生清秀刚正、和天润雅的提名“古大散关”高高在上,使人不由得心生几分敬畏。
进入大门,是一个长方形的小院落,那里是大宋文化石雕区。正对面左右两侧映入眼帘的是“正心修身,精忠报国”八个大字。左边有一尊雕像,一位双目远眺、手握书卷、腰佩宝剑、气宇轩昂的老者是南宋大诗人陆游。雕像后面墙壁从外向里分别雕刻的是行书和大篆体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正是这两句诗,使大散关名扬天下。紧挨着的是毛泽东狂草的陆游诗《示儿》,往里还有不知哪位名家草书的陆游诗《书愤*其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全紧扣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再往里看,是唐婉书写的一个“舞”字和陆游书写的一个“福”字,从这两个很特别的字,可以看出唐婉的丰姿和陆游对幸福的理解一一有女人、有小孩、有田地。最里头是陆游、唐婉被逼分手,并在沈园不期而遇之后题写、唱和并流传千古的的《钗头凤》。
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陆游和表妹唐婉才貌双全、伉俪情深,但却因为唐婉不能生育而最终黯然分手。他们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千年,一直是广大读者心头挥之不去的痛。
▼
3在文化石雕区的北墙东侧,还刻有民族英雄岳飞的画像和他流传千古的《满江红》,看后使人激情澎湃,肃然起敬。在院落的东北角,还有一口颇有来历的“饮马泉”。相传蜀国名将、一代武圣关羽路过散关,口渴难耐,他的坐骑赤兔马用前蹄在此刨了几个,即刻有一股清泉流出,解了主人的渴。
游览完大宋文化石雕区,拾阶而上,抬头便见二层楼的老子道德大殿,上下两层中央书写着“天下雄关”和“道德真源”八个大字,殿内中央供奉的是汉白玉雕刻的神态安详的“老子骑牛图”。众所周知,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被尊为道教始祖。在老子身后,有一幅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横批是“紫气东来”。左右两侧分别介绍的是《道德经》和《易经》。殿内最重要的物件是大散关馆藏的七件珍宝,它们分别是:清姜河野鱼化石形成于晚侏罗纪一一早白垩纪,距今已有一亿四千万年。《水经注》、《帝王世纪》等书中记载:“炎帝长于姜水”。姜炎文化源远流长,散关文化博大精深。
散氏盘据考证此盘为西周晚期文物,上书有铭文19行字。记述了夨国侵占散国土地,两国议和,夨国割地赔偿给散国的过程与合约,是我国最早最完善的土地契约。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盘并称四大国宝。此盘为复制品,原件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复制品只有两件,另一件存放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白蛇指路神石相传,当年身怀六甲的白娘子为救丈夫许仙,到峨眉山长寿岭去盗灵芝草,与白鹤童子交战于白云之上,被白鹤童子击落在大散关这块大石之上,变成了化石。古时人们以此石做为大散关二里关路界标志。
老子赶山鞭为距今3.55亿年的晶莹剔透的木化石,美丽的年轮、树皮、树结,记录了远古的年代。秦岭山脉崇山峻岭,据传老子当年过散关时,用赶山鞭打通了“陈仓古道”,使天堑变坦途。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大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节那天人们赶集时的繁荣景象。图中八百多个各行各业的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是大宋王朝经济繁荣的见证,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青釉剔花倒装壶为宋代耀州窑瓷器精品代表作。底心有一大孔通腹,倒置可灌水,内设内胆,正置滴水不漏。此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堪称中华国粹。它再现了大宋王朝豪华、奢侈、富裕的生活景象。倒装壶有大小两件,小的为真品,大的为复制品。
犒赏三军大肉石系天然石种,由沉积岩、硅置岩或变质岩在地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矿物质接触色化而成。大散关犒赏三军大肉石,比年蒋介石从北京故宫带走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乾隆东坡肉石大近十倍。
仔细欣赏完这七件珍宝,走上陡直的六十八层台阶,就来到了聚仙亭。相传当年孔子曾向老子问道,老子在聚仙亭向孔子传经布道。登上聚仙亭,背靠巍巍群山,面向涛涛渭水,确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走出聚仙亭,沿着狭窄的石阶往前走,碰到两个捡拾山上垃圾的工作人员,得知前面不远过了烽火台和财神殿,就到了大散关最重要的景点一一大散关古战场。匆匆看了一眼烽火台和财神殿,就径直向古战场走去。
▼
翻过一道小梁,沿石阶向下,就踏上了古战场。首先看到的是南边城墙上“陈仓故道”几个大字,两边架着两门红衣大炮,听说那是明末袁崇焕从西方引进改装的,不是宋朝的武器。看到的宋朝武器有三弓床弩、手铳火炮和猛火油柜(相当于现代大焰喷射器)。
公元年,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金军元帅兀术亲率十万大军,架设浮桥,跨过渭水,攻打大散关。南宋大将吴玠、吴璘两兄弟带领精兵大败十万金军,兀术“仅以身免”,甚至“剃其须髯”而去。此次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中国历史的次重要战争之一。它促使“绍兴和议”的签订,以“大散关和淮河为界,划定了南宋和金国的国界线”,才使弱小的南宋偏安一隅,保存了年的江山。
在“陈仓故道”的东边,有一口“龙泉”,相传此泉水永不干涸,造福了一方百姓。北边两层的“敌楼”特别醒目,门楼有郭沫若题写的“大散关”三个行草大字,两边是一幅对联“三秦散关雄千古,二吴豪气传万年。”
穿过敌楼,迎面看到的是抗金英雄吴玠吴璘的塑像。虽饱经风霜,二位仍然是威风凛凛、雄视古今。在这一小片平地的西侧,是一座小小的“二王庙”,门上的对联是“雄关百战名今古,大散千年崇玠璘”,算是对吴玠、吴璘二兄弟的充分肯定。
最后我们还乘兴爬上了陡直的铁制台阶,到“观音阁”看了一眼端庄典雅、慈眉善目的观世音菩萨,才心满意足地下山了。
虽然当天气温较高,但因为一直走在林木茂盛的树荫里,感觉还是很舒服。只是一路上没有碰到几个游客,难免让人感觉有点失落。快走下山了,我在心里写下了一首小诗,以记此行。
得空闲游大散关,
陆游诗名齐九天。
二吴兄弟留名地,
如今几人来观览!
年7月9日晚
作者简介宁建平,男,年11月出生,祖籍凤翔县橫水镇深沟村。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医院,主任医师,宝鸡市第二届中青年名中医,院工会主席,康复科主任,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多年。除精研歧黄之术外,业余喜爱学习文史、哲学知识,近年来偶写一些游记散文、诗歌等。
文末为小编点个“在看”
我在留言区等你们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