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鉴别 >> 如果唐玄宗霸王硬上弓,立杨贵妃为皇后任
内容简介
隋朝国祚较短,但其兵燹狼烟和宏大豪放超迈任何一个朝代,尤其是炀帝杨广,创造了许多历史之最,让人至今难以简单评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不仅有独步华夏、婉转风流的远方与诗,更有高擎女权主义旗帜,向皇权、男权疯狂作战的武周崛起。
任见先生以文学笔法,展现了隋唐丰满而又辉煌的历史华章。作品情节磅礴跌宕,构思布局艺技独运,文笔洗练而深蕴幽默,将中国历史文化小说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新颖动人。
隋唐烟雨(下)第二十七章揣摩圣意的朝贼马嵬兵变这位杨贵妃,杨玉环,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玉环是公元年人,丽质天生,美貌羞花,所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堪称大唐第一美女,此后千余年,无出其右者。
杨玉环出身宦门,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为李世民所杀,父亲杨玄琰是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士曹。
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十岁时,父亲去世,她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在洛阳,杨玉环受过优越的教育。她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长歌舞,琵琶弹得尤其好。
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应邀参加。在这个婚礼上,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十七岁的杨玉环一见钟情,求婚成功。
婚后,李瑁和杨玉环两人生活和谐,甜美异常。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玄宗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示意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和武惠妃样貌相似的儿媳妇杨玉环。
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嫁给儿子李瑁,换二十二岁的杨玉环出了寿王府,为障人眼目,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没多久,杨玉环离开道观,入宫服侍五十六岁的唐玄宗,被册立为贵妃。
唐玄宗废掉其原先的王皇后,未再立后,杨贵妃名为贵妃,实相当于皇后。
杨玉环入宫做贵妃,聪明。她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换得玄宗的百般宠爱,虽曾因妒而触怒玄宗,以致两次被送出宫去,但最终,玄宗还是难以割舍。
有次杨贵妃恃宠骄纵,被李隆基谴归娘家。可是她出宫后,李隆基饮食无味,宦官班长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了回来。
公元年,杨贵妃偷了唐廷一个亲王的紫玉笛,“独吹自娱”,自己偷偷地吹着玩。
“金舆还幸无人见,偷把邠王小管吹”,事发,又被送出宫外。
这次杨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唐玄宗,玄宗大骇,怕她自杀,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杨贵妃的诗“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收在《全唐诗》中,以女人之笔,写女人的舞姿,比之秋烟芙蓉,若隐若现,复比之岭上风云,飘忽无定,更比之柳丝拂水,婀娜轻柔,衬以罗袖动香,可谓出神入化。
唐玄宗喜爱杨玉环的天真性格,更欣赏杨玉环的出众文采,尝语后宫人曰:“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
唐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令乐工奏此新乐,在乐声中赐杨玉环以金钗玉钿,并亲自插在杨玉环的鬓发上。
杨贵妃和着“霓裳羽衣曲”,当即起舞弄影,如仙女飘逸,极尽其美,使李隆基快活之至。
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属国色,也应召人宫,侍奉玄宗,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四人合计每年脂粉费五百万钱。
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杜甫《虢国夫人》诗:“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乃其写照。
唐玄宗整日与杨玉环形影不离,朝廷大典、百官宴饮,无不把杨玉环带在身边,专为杨贵妃织造锦缎的工匠就多达七百人。
杨贵妃爱洗澡,玄宗就在骊山华清宫的华清池专为她开辟了温泉浴池。
“杨贵妃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唐玄宗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派人从数千里之外用驿马昼夜不停地运送新鲜荔枝,以供杨玉环享用。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世岭南荔枝有“妃子笑”者,据说得名于此。
李隆基和杨玉环在华清宫的华清池洗澡,荔枝送到,侍臣遂奏曲《荔枝香》为报。
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获赠高官厚禄。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远房兄长,原叫杨钊,为一市井无赖,因善计筹,唐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赌博,令杨钊计算赌账,赐名杨国忠。
唐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个家族为扈从,每家一队,着一色衣,五家相续,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
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时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之谣。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甲第洞开,僭拟官掖。车马仆御,照耀京邑,递相夸尚。每构一堂,费千万计”。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唐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安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安禄山为干儿子。
谁知安禄山不仅在谒见时调戏杨贵妃,还起兵造反,逼得玄宗向蜀地逃奔,至此马嵬坡,六军不发,杀了杨国忠,又得要杨玉环的命。
唐玄宗为了保自己的命,只好狠了狠心,叫高力士把杨玉环哄出去,带到一个小庙里,由将士们勒死她。“缢死于佛室。瘗于驿西道侧”。
杨贵妃终年三十八岁,她死后,四军罢乱,消气回营。
今天的陕西兴平,有杨贵妃墓,占地三千平方米,墓侧有白居易、李商隐、林则徐等历代诗碑。
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以“贵妃池”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晾发亭”,传为杨玉环浴罢,晾发梳头之处。
这些地点,中外游客都想沾染点杨贵妃的香气,因而比较热闹。
后来,一年零六个月后,玄宗密令中使改葬杨贵妃,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婉,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有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唐玄宗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这个问题,史书无载,后人只能挖掘线索,进行论证和推测。
蛛丝马迹说明,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因为杨玉环曾经是他的儿媳妇。
收取儿媳妇宠爱之,固然可见杨贵妃的迷人。
唐朝开放,文化政策兼容并包,外来风俗落地开花,封建伦理被践脚下,李隆基明目张胆地扒灰才没有遭到反对。
但抢夺儿媳妇,毕竟不是光彩事情,儿子表面不敢说,暗地里肯定耿耿于怀。
所以,唐玄宗尽管极其宠爱杨贵妃,将所有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但却一直未肯加封她为皇后。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长正常,唐玄宗和杨贵妃终日共寝,杨贵妃却奇怪地一直没生孩子。
没有子嗣,肯定是封她为皇后的一大障碍。
古代皇后,要垂范万众、母仪天下,没能生个儿子,总是个欠缺吧。
如果唐玄宗霸王硬上弓,立杨贵妃为皇后,很可能引起儿子——寿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对,发生宫廷政变,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杨贵妃事实上享受的待遇规格早就是皇后的标准了,何必还去在乎皇后的名号呢?
杨贵妃也比较聪明,没有请求唐玄宗立自己为皇后。
既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女人所能达到的极致,得到了天子的万千宠爱,她只需要发挥自己的美艳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远都是实际意义上的皇后。杨玉环重情,不迷恋权力,也堪为智慧之最了。
另外,杨贵妃的下落,也是个谜。
《新唐书》与《旧唐书》记载大致相同:杨贵妃死于马嵬坡。后人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传说杨贵妃没死。
多种说法,大前提都是“侍女替死”,而“太真”本人则被安排逃逸而去,流落民间。
有种离奇的说法,是杨贵妃未死于马嵬驿,而是被人带往遥远的美洲,做了华侨。真敢想!想者是台湾人。
日本人说杨玉环到了他们蕞尔之邦。
说,禁军将领陈玄礼惜杨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力士谋,以侍女代死,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南逃,行至现上海附近,在某海港购买了船票,乘着邮轮,至日本久谷町久津,后在日本终其天年。
今天的日本山口县“杨贵妃之乡”建有杨贵妃墓。
日本艺员山口百惠,就称自己是杨贵妃的后裔。
其实杨贵妃必死于马嵬坡。
不妨设想,陈玄礼对杨贵妃垂涎日久,关键之际拟于相救,条件是做他的秘密小妾,而杨玉环大义凛然,怒斥小人,最后英勇就义。赚眼珠吧?
唉!马嵬坡!马嵬兵变的结果是,唐玄宗像惊弓之鸟似的,急急忙忙逃到成都去了,太子李亨留下来主持朝政。
马嵬坡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
太子李亨曾遭李林甫打击,李林甫病死后,又遭杨国忠打击,极为恼火,因此借着危机,除掉了杨国忠和杨贵妃。
李亨收拾残余队伍,从马嵬驿一路北上,于公元年七月,在宁夏灵武自行即位,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唐玄宗听到李亨继位的消息,无可奈何,只好默认了。
唐肃宗李亨封将军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又上表推荐李光弼担任河东节度使,两人奉诏讨伐安禄山和史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