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腰

茶人笔记岩茶之魅

发布时间:2024/12/27 11:12:20   点击数:
我的茶龄不算很长,但中国六大茶类几乎都尝试过。当然,对普洱、绿茶及黄茶,我似乎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对于闽地之茶,我最喜欢哪种?我可以毫无疑问地告诉你,一定是武夷岩茶。福建这地方很神奇。中国的六大茶类,福建就占了四类,而武夷岩茶,却是武夷山所独有,其它地方断然生产不出来,就算生产出来,也无“岩韵”,神采竟失。许多人去过武夷山,只去过一次的人,可能只能对它的山水留下些初步的印象,大抵无非是景色秀美之类的。对于武夷山所产之茶,也只能了解一点皮毛。我记得我第一次带父母去武夷山的时候,他们万万没想到武夷山还有一个那么大的小镇(山姑镇),他们以为应该只是一座叫做“武夷山”的山。但未上山之前,父母已被山姑镇成百上千的茶店所震撼。在武夷山风景区的所在地山姑镇,你在街上看到的,几乎全是茶店,一间接一间,场面极为壮观。整个武夷山,似乎就是为“茶”而存在的。最早接触岩茶,是我还在做地产的时候。那时候去武夷山看块地,无论走到哪,人们都是请你喝茶。那时候,我还傻傻分不清楚武夷岩茶和红茶,以为“大红袍”就是红茶。这个,应该是许多对茶不了解的人,最容易犯的低级错误。武夷岩茶,只产于武夷山及周边地区,茶类属于乌龙茶(闽北乌龙),大红袍,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那为何又叫“岩茶”?武夷山最叹为观止的,应该是它的丹霞地貌。无数经过亿万年风化的巨石,以密集的态势聚集在武夷山,形成了武夷山三十六座峰,其中著名的有天游峰、大王峰、玉女峰等等,而巨石形成的峰与峰之间,又形成了无数的峡谷,这些峡谷中、流水潺潺,九曲溪穿行其间,野花缤纷,而不大的坑谷之间,被武夷山人见缝插针地种进了许多茶树,因此,这些茶树几乎是沿着巨石生长,又有雨水及阳光的滋养,也吸收了巨石被雨水冲刷后形成的矿物质,大量地渗透到地下土壤,影响到茶树的气息。因此,武夷山的茶,都有一股“硬朗之气”,与其它茶的柔和自是不同。清朝皇帝乾隆是个喝茶的行家,他喝到从武夷山进贡而来的大红袍时,不禁写诗叹曰“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骨鲠”二字,便是出于此处。如果你听到岩茶行家说这个茶没有“骨头”,其实就是说这个茶不够有内涵,不够劲道之意。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品质不好的岩茶,被他们形容为“空”,也就是茶汤中没有内容之意。如果你是第一次喝武夷岩茶,建议你从轻火、清香型开始。武夷岩茶是六大茶类中制作工艺最为复制的茶,其中,光“焙火”这道工序,便十分考验茶人的耐力及技术。武夷岩茶从每年的四五月份开始采摘,但你想喝到一泡真正够味的好茶,最好是等到年底或者第二年春天,等岩茶的“火”味褪去后,你才能喝到它真正的滋味。岩茶从四月中下旬开始采摘,中间会经历漫长的制作过程,其中的摇青、杀青自不必说,好的岩茶,往往会经历两到三次的焙火。岩茶的焙火,是用烧热的炭火上灰,在炭焙房中用竹篓焙上几天几夜,在这期间,茶人无法休息,需要不停地观察温度及焙火程度,那段时间,主要负责的人往往是双眼通红,无法睡觉,是一件极辛苦之事。所以,制作武夷岩茶,需要耐心、技术和体力,缺一不可,所以,女茶师极少,大抵是因为熬不了这么久的夜,也受不了这么高的温度。经历过几次焙火的茶,茶味变得很醇厚,极少喝茶的人,第一次喝的时候,往往会被这厚重的滋味所击倒,不敢轻易尝试。因此,岩茶是一个需要时间才能爱上的茶,越了解,越深爱。但有些高香型的茶,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比如说“奇兰”,便是因为有优雅高远的兰花香,很容易就抓住你的味蕾。如果焙火程度也不高的话,便极易掳获新入手者。但“香”,仅仅是武夷岩茶的开始。“香”有没有溶于“水”,才是判断一泡茶是不是内容丰富的标准。前文说过,武夷岩茶极为复杂,不仅仅因为它的制作工艺,它的品种,也是让人眼花缭乱。据武夷山茶科所统计,武夷岩茶,有名有姓有品种特征的茶,就有多种。名字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大红袍、肉桂、水仙、铁罗汉已经是我们常见的品种,而类似于半天腰、白鸡冠、水金龟、瓜子金、金牡丹、不见天、不知春。。。。。。大概许多人是闻所未闻。如今,武夷岩茶的小品种已经越来越少,有的已经面临绝迹,甚为可惜。而这么多种类的茶,每一种居然也有它不同的品种特点,当然,其中的差别细微,许多茶连专家都不一定能品出,而武夷岩茶有一项“拼配”的技术,是可以根据每种茶的特性按比例进行拼配,因此,在武夷山,几乎每一家都有它的当家茶,因为配方的不同,而口味差别很大。武夷山每年一届的“斗茶赛”,便是各路高手云集的赛事,谁家的茶好,山场好,做工好,斗茶之时,便见分晓。每年的“斗茶赛”,武夷山人头攒动,许多外地人慕名而来,只为寻那一口好茶喝。得了冠军,这一家人必定会被踏破门槛,只为喝到那口冠军的茶汤。武夷岩茶的魅力,似乎三言两语难以说尽,事以本书后面还要一些章节,提到名山场、制作工艺、茶人等,但一本小书,又怎能说尽岩茶的魅力?爱茶之人,唯有亲身试之,方能解其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owos.com/lzcf/509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