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半天腰 >> 半天腰功效 >> 肉桂,真的是所有岩茶里最香的吗小陈茶事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壹
最近,肉桂摊上了一件大事。
张三李四王五范二,联名上书,要状告肉桂。
理由是:“肉桂是个大骗子,说好‘香不过肉桂’呢?明明奇兰、黄观音、金观音、金牡丹都比它香。”
他们的潜台词是:“肉桂啊,你还要脸不要脸啊,怎么能占着武夷岩茶‘最香’的名号呢?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你这个名号,还是让出来吧,你out了!是时候走下神坛了!”
吃瓜群众赶紧把目光转向主角,想看看肉桂会拿出什么应对政策,危机公关必须开展!
然,肉桂依旧一张高冷脸,陪着一众老茶友,风风火火玩着全肉宴,搭乘牛栏坑的东风,稳坐岩茶王者地位,丝毫未把张三李四王五范儿的话放在心上。
瞅瞅,高手都是这样,临危不乱。
虽说肉桂本尊对该事件并未表态,然,这个控告,还是在茶友心里埋下了种子,且随着高香小品种茶掠夺式地走红,越来越多人质疑——肉桂,真是是岩茶里最香的吗?它还能领跑高香茶吗?肉桂实力能和其他高香茶抗衡吗?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今儿的文章,拉开了序幕。
贰
香不过肉桂的说法,源自何时?
十年前?五十年前?sorry,无从知晓。
自李麻花入坑以来,茶圈早已经流传着“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说法,再问老师傅,他的回答,基本一样,“不知道,老一辈人是这么说的”。
如果是睡前故事版本,关于“香不过肉桂”的来源,那估计是:longlongago,听我爷爷的爷爷说,肉桂是他们那个年代最香的茶……
从此,“香不过肉桂”的美名,口耳相传,流传至今。
(此处,请脑补各种睡前故事)
时光流转,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在不少茶友看来,肉桂无论如何,都没法成为岩茶中香气之最。
论香气丰富程度,还有奇兰,黄观音,金观音、瑞香等茶,虎视眈眈,每一款茶,都是香气实力派,将肉桂挤下冠军宝座。
百思不得其解。
怎么就让肉桂捞得美名呢?
叁
肉桂,为什么能赢得香气第一?
在岩茶圈票选香气代表时,现有的高香品种(如奇兰、黄观音、金牡丹、瑞香等)还未出现,能和肉桂竞争的对手,还没出生呢。
这些后起之秀,错失了良机。
肉桂,注定成为独孤求败,给所有岩茶,留下了一个寂寥的背影。
武夷奇兰,是上世纪90年代从闽南平和引进的品种。
金观音,系茶科在-年培育的新品种,成品茶香馥郁幽长,似兰似桂。
黄观音,茶科所培育于-年,年被评定为省级品种,香气透爽,回甘醇厚。
金牡丹,茶科所培育于-年,乌龙茶挥发性香气成分和水浸出物丰富,茶香极为悠长。
肉桂,有着一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年前后被认定为省级品种。
默默感慨一句,肉桂会投胎,早出生个百来年,果然不一样,占尽先机,拔得头筹。
当时与肉桂一起参加选拔赛的,都是一些“老家伙”,比如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等茶,但这些茶,特长不在于香气,于肉桂而言,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最后,肉桂当然抱得荣誉而归。
肆
肉桂之香,何以取胜?
肉桂能摘得香气之最,在于它的香型无法复制。
查阅资料,不难发现,与肉桂差不多时期出现的,还有黄旦。
(黄旦,清咸丰年间(-)原产于闽南安溪罗岩,这是个关键点,先剧透,看看大家是否能领会其中精髓。)
黄旦,是一款高香的岩茶,花香芬芳,香型多变。
从喝到嘴里再到咽下,口腔里是不同的芳香因子在变化,如同在逛一座百花园,兰桂齐芳,移步换景,每啜一下,都有不同的香型涌上来。
听起来就很香的一款茶,怎么没有把肉桂比下去?
成也萧何败萧何,黄旦唯一失算的地方,在于花香类型太多。
虽然从综合实力开看,香气种类比肉桂更多,然,它就是败在了“更多”上。
黄旦的这些花香,在其他岩茶品种上,亦能被捕捉到,竞争壁垒薄弱。
反观肉桂,它辛锐浓郁的桂皮香,是没法山寨,更没法复制的!竞争壁垒高。
且肉桂的香,坚挺、尖锐、饱满、富有层次感,肉桂的香气,那就是3D类型,还是环绕立体的,能把你紧紧包裹着,丝毫没法逃离肉桂的香气。
即使是在如今高香小品种茶,满天飞的时候,肉桂的香气一亮相,依旧能震慑全场。
伍
肉桂,是什么香?
在过去,制茶技术还未创新的时候,肉桂的香气,比较呆萌,就是辛锐浓郁的桂皮香。
桂皮香,是一种具有掠夺性的气味,要是您没闻过,可supermarket去,找到一味卤料,名为“肉桂”,买一小包回家,用沸水泡了,其散发出的气味,与肉桂的香气无限接近。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进步,肉桂的制茶技术,也有了新突破。新一代制茶师,通过控制控制发酵,可让肉桂具备不同的香气。
发酵轻一些,是为花香。发酵重一些,则为果香。
有了花香、果香瓜分宠爱,桂皮香不再是唯一。
花香肉桂、果香肉桂、传统桂皮香肉桂,三足鼎立,三分天下,难分轩轾。
陆
如果时光能倒流,黄观音、金观音比肉桂早出现几十年,那武夷岩茶的历史,将被改写,说不定“香不过肉桂”这句slogan,都不会出现。
然,一切都是命运。
这世界,没有时光机,没有奇异博士,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下,香不过肉桂,依旧会在武夷岩茶的发展历史上,画上浓重的一笔。
兴许,等到李麻花的下一代喝茶,茶圈依旧还会流传“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的口号。
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