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芝 >> 灵芝吃法 >> 杂文狼的精神,归去来兮
贾平凹上世纪末创作的长篇小说《怀念狼》问世之后,社会好评如潮。有人说那部作品是对天一合一原生态草原的赞歌,有人说那部作品是中国商州版的猎人笔记,有人说那部作品是呼唤人类精神回归的天歌,仰或种种。作品推出之时,我还在求学时期,急张的生存压力使我对作品的印象并不深刻,延口残喘的“夸夫生活”虽然没有累死我,但身心俱疲,再美好的文学作品也无法打动我的初心。
近日,一系列活动舒缓之后,我再次拜读平凹先生的大作,才认识到,我和平凹先生一样也很怀念狼。
平凹先生在《怀念狼》的叙述中坦荡无羁,寓意颇丰。他以采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了猎人、记者、烂头为商州尚存的十五只狼拍照存档的离奇经历。血光之灾、金香玉的神州、狼的行迹、古战场的恐怖、记者的幻觉、动物灵魂的游走、肉灵芝等待事件令读者匪夷所思。作者通过描写人与狼复杂为敌却又共生这一现象,进一步影射人与信仰共存这一深奥的逻辑关系。这部作品颠覆了文学史上的诺亚方舟,纵情高歌中,为后来从事文学的人们,开拓出一块肥沃的创作土壤。
我出生在赤峰,维持时期也在赤峰农村度过。那时,赤峰农村的人们大多都是闯关东过来的移民后代,生活习惯和东北人一般无二,行政区划也归辽宁省管辖。到现在,我的工作履历还明码标注着我的祖籍为山东聊城,出生在东北辽宁。即使赤峰划归内蒙古多年,我还认为自己是东北人,甚至从东部来内蒙西部多年,说话还是满口东北腔调。乡音就是乡愁,难改难忘啊。
辽宁地区自古就有狼。小时候听爷爷讲过,我家在赤峰立户种地时,养过很多羊。但每年都有十只羊命丧狼口之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大户人家都养上二三条护羊犬,随羊群朝夕转战山间营地。爷爷还说,每到牧归的晚上,村子营地周围的山巅和草岗上,都会传来狼的叫声,村里的人异常害怕,甚至一夜轮流寻更,生怕羊群和家畜被狼偷袭。
狼吃羊,天经地仪,并无古怪之处。进入羊圈时几乎是见血封喉,没被咬死的羊也常被弄得心脏迸裂惊吓而死,因为羊永远都是弱者,没有反抗精神,从来没有过自卫能力。吃羊肉、品羊汤、喝羊血,草原上人不也对羊屠宰成性吗?
我曾经看过一些资料,明确地知道一些有关于狼的习性和传说。狼在兽纲中排在第一位,是极其凶狠的野兽。它一般生活在草场、林区,领地感很强,喜欢用尿来标记自己的领地范围。这种野兽很聪明,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人类。如果实在找不到食物,它们可能会前往人类的村庄寻找鸡、猪、羊等食物。它们团体感和报复感很强,一旦团体中的一个被遭到无聊的杀戳,其它所属一定在头狼的带动下,发起报复,甚至不惜走向全部毁灭。
昔日辽宁地区的狼,当属欧亚狼的一种。这种狼的分布极其广泛,从中国、蒙古、俄罗斯到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全都有欧亚狼存在。如今,这种狼在中国、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几乎藉藉无名,但在蒙古和俄罗斯还仍然瞩目。
东北地区实施大规模的农耕之前,属于人烟稀薄地区。长年来的生态浆养,水草丰美,林木交汇。我的家乡正处于辽宁的西北地区,离锦州不远。那里高山、草丛、芦苇、沙坝、农田、沟壑遍布,历史上也是野狼成灾的地方。
即使我爷爷那辈遭遇的狼害,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到了我父辈立家之时,正值建国初年,仍然狼患不断。乡民们常常养枪自卫,不过那时的枪不是什么先进的武器,只是当地人自做的土枪洋炮之类的东西,不管好坏,人们总算依此存活了下来。
我的父亲原来是个赤脚医生,经常骑马在外地奔波医诊。老人家曾经给我讲过,几次在外地回乡的路上,受到过一匹狼或几匹狼的追击。那个时期野外的生态非常脆弱,狼饿得无法生存,为了添饱肚子,独人独马当然成为其猎食的对象。好歹,父亲凭着座骑的脚力,有惊无险地没有命丧狼口。
七十年代我出生之时,辽宁省随着境内辽河油田的大开发、苇田的大改造、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的大发展、水利和公路事业建设的加速,人口多了,荒原少了,狼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人们见到狼的次数就很少了。八十年代我看到过真狼,时间是读高中时期,正到在好鲁库(赤峰克什克腾旗的一个乡镇)姐姐家度假。当时,那只狼见人就跑,已无狼的习性。
80年代以后在内蒙古,如赤峰克什克腾贡格尔、乌兰察布杜尔泊特、锡林郭勒等草原和边陲小城二连还有狼的出没,那都是从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跑过来的外域狼。今年,还有消息说,四子王旗牧户的羊群被狼袭击,损失惨重,看来,生态环境好了,狼又来了。
姜戎,《狼图腾》的作者。年赴内蒙古额仑草原插队当知青,看到过或体验过与狼一起共生的经历,他写了一本名叫《狼图腾》的小说,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随即畅销,立刻风靡全国。后来,文艺家们又以其为蓝本,编成电影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投拍成功,票房收益也很不错。
《狼图腾》是一本关于研究狼的记实小说,也是一部对中国民族生存习惯进行解读的奇作。不知何年何月,中国北方的狄戎各族以狼为图腾成就很大辉煌伟业。这一切又不断地让人展开无尽的遐想,中国人性格里究竟有多少狼的成分?有狼出入的地方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蒙古族常说的苍狼是否可以为他们勇武充当代言人?诸如这些,看后《狼图腾》后,任何人都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狼图腾》一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每个细节都神秘莫测。那些如同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都显示出于无伦比的思想智慧和绝妙高超的作战技能。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形象,如丝如绵、如烟如雨的友爱亲情,在草原上的光波中活灵活现,甚至放大。与此同时,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间或喷涌而出,生活在草原人们不得不为之鼓掌和汗颜。
我不想过份地挖掘《狼图腾》的思想内涵,只想去提炼出属于狼品性的一种人文精神。狼的精神,是一种面对压力,不言逃避和放弃的担当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团体合作、一鼓作气的进取精神,绝对是一种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精神。
狼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正值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时期,我私下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提振狼的这种人文精神,敢于担当,积极进取。
狼的精神,归去来兮!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艾旻作者简介李冠男,赤峰克什克腾旗人,现工作于乌兰察布,专业作家。代表作《脉动长河》《云河》《宴殇》,多篇作品结纳成《雪原·青萍·红叶》文集。
克什克腾欢迎投稿!
小编